草根影响力新视野 钟方

有不少人,尤其是步入五、六十岁以上的中壮年族群,常会习惯将心悸、头晕或走路会喘、手麻,归咎于年纪大,体力变差造成,并未积极就医做检查,深入了解究竟身体发生了什么问题,直到出现难以掌控的症状时,才发现是罕见心肌病变(ATTR-CM)或心房颤动,甚至错过了黄金治疗时机。  

亚东医院心脏血管内科主任张艺耀提醒民众,为了能够大幅降低心脏疾病带来的严重后果,提升生活品质,一定要掌握早期警讯,尽速就医,才能降低延误诊断风险。

手麻毛病可能是心脏危机 不容忽视是ATTR-CM引起

65岁的李女士长年受到手麻困扰,原本以为只是手部问题,还接受骨科医师建议做了“腕隧道症候群手术”,后来却逐渐出现呼吸困难与心律不整。后经亚东医院团队深入检查并搭配基因检测,才确诊为“成人转甲状腺素蛋白类淀粉沉积症造成的心肌病变(ATTR-CM)”,这是一种罕见且可能致命的类淀粉蛋白沉积症。李女士的现有症状是手麻,没有料到真正病因是在心脏,她相当感谢亚东医院团队的认真、用心,找出了致病原因,得到最佳治疗。

张艺耀主任说明,ATTR-CM 是少见,却很严重的心脏疾病,由异常蛋白质沉积于心肌所致,导致心脏肥厚、心律不整及心衰竭。典型征兆是“三心两‘异’”,三心是指“心律不整、心衰竭、心肌肥厚”,两异是指“神经病变、肾功能异常”。虽然病程无法逆转,若能及早诊断并配合药物治疗,不仅能延缓病情恶化,也可改善生活品质,让患者维持心脏功能稳定,降低并发症风险。

ADEY2674
图片取自:(示意图123rf)

心房颤动恐会提高中风风险  新一代口服抗凝剂有效降低

68岁的吴先生,三年前,已经感到心悸与头晕,并未积极就医,直到某天突然中风,他才发现原来是心房颤动作祟,还差一点丧失行动能力。亚东医院心脏血管内科专任主治医师林恒旭医师指出,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心律不整之一,当心跳忽快忽慢时,血液容易滞留于心房内形成血栓,当血栓随著血流跑到脑部将会引起脑血管栓塞,会大幅增加中风风险。 

研究显示,心房颤动患者中风风险为一般人的五倍以上,且多数中风后难以完全恢复,易造成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如能积极控制心律,并搭配使用新一代口服抗凝血剂,将可有效降低血栓与中风风险,维持心脏功能稳定。

掌握各种异样警讯 及早守护心脏健康

心脏疾病的早期可能仅出现轻微疲倦、心悸、头晕或走路易喘等症状,但只要能够及早正视症状、察觉问题、主动检查,包括定期量血压、心电图及必要的心脏影像,是能有效预防病情恶化,守护心脏健康,降低中风或心衰竭风险,提升生活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