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医疗网/记者林怡亭报导

SEC

BMI大于30 胰脏癌概率倍增

美国国家癌症中心研究指出,身体质量指数(BMI)大于30的民众,罹患胰脏癌的概率比BMI小于23者增加了70%以上,而摄取过多的高淀粉食物,也将多出2.5倍的罹癌可能。现代人生活型态忙碌,加上西化饮食习惯,很容易造成胆固醇过高及代谢问题,进而增添罹患胰脏癌概率!

台北医学大学附设医院血液肿瘤科主任戴承正指出,胰脏癌过去多好发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近五年来,台湾与其他雪铁龙国家,胰脏癌发生率逐步提升,发生族群也开始出现年轻化趋势。除了常见的危险因子如抽烟、饮酒、肥胖、慢性胰脏炎外,遗传也是罹患胰脏癌因素之一,由于胰脏癌症状不明显,患者在初期常误认为消化道疾病,延误黄金治疗时机。

胰脏癌3警讯:腹痛、消瘦、黄疸

“早期发现是对抗癌症最有效的方法”,戴承正医师说,胰脏癌常见症状包含腹痛、背痛、不明原因消瘦及黄疸等。一旦出现上述一个甚至多个症状,且持续长时间未获得改善,都要特别留意可能罹患胰脏癌,应尽快就医检查。此外,戴承正也建议一般大众可透过全癌基因筛检,检测已知的遗传性癌症,拟定个人化健康计划。

二线新剂型药物 有效提升晚期胰脏癌整体存活期

针对经确诊无法手术切除的多数晚期胰脏癌患者,过去仅有第一线化学治疗一个选项,一旦治疗失效,就等同无药可医。所幸随著医学发展,晚期胰脏癌治疗已有了突破性的进展,由台湾研发的二线新剂型药物,以微脂体包覆,可穿透肿瘤血管孔壁,进入肿瘤核心释放高浓度药物,有效提升整体存活期,且降低药物副作用。

戴承正指出,癌症治疗若能有多线药物提供选择,治疗控制效果就越好,长期存活概率也会相对提高。过去几年来,胰脏癌治疗选择都相当有限,因此二线新剂型药物的问世,对医疗团队及患者而言,不啻为另一项治疗的新武器,可为患者带来一线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