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林律師小教室
新北市三峽區於5月19日發生嚴重車禍。一名78歲余姓老翁駕駛小客車在北大國小前暴衝,導致3人死亡、12人受傷。他在三峽區國光街與國成街口突然失控暴衝,撞擊多名學童及機車騎士後,最終撞上分隔島才停下。本案因死傷嚴重、肇事者高齡且健康狀況不明,引發社會高度關注,以及網路上各式各樣的意見與聲音。
就在幾天以前,一名自稱是三峽老翁的女兒,在Thread上對此事發表意見。 文章內容主要替父親抱不平,說父親已經高齡,也受傷慘重,質疑外界未等真相釐清就「鍵盤審判」老翁,並強調家屬沒有逃避責任、希望社會給予調查時間。
但事實上該名老翁並沒有女兒,只有兩名長年旅居國外的兒子。事發後兒子已回台,但從來沒有對外發表過看法,接受媒體採訪等等。這名自稱是老翁的女兒,即便講得言之鑿鑿,文情並茂,呼籲社會要有同情心,但確定是假帳號,發布的是假訊息。
這種網路現象,相當恐怖。引發了網路媒體時代「媒體識讀」的重要性。
圖片取自:(FB)
雖然我們不知道這個「假女兒」發文背後的居心。但很明顯的,這篇文章已經引起了網民焦點的轉向,重新塑造了輿論的情緒。效果是看到這篇文章的人,開始轉向省思自己是不是畫錯了重點,思考肇事老翁是不是真的值得同情,我們是不是為審先判,我們是不是在進行網路霸凌? 而轉移了原本的焦點。
「媒體識讀」理論中有所謂的「議題轉移」(agenda-shifting)。這類文章的經常披以濃烈的情感與溫度,激發網友的情緒,但卻掩蓋與遮蔽了事實與責任。以這起事件為例,這名「老翁女兒」的人設完美,讓人激起「年邁父親與孝順女兒」的潛意識。她說的內容的確也觸及網民的軟肋,「未審先判」、「沒人等他醒來釐清真相」恐怕都是事實。後續的效應,恐怕是降低社會對這起事件的追責程度。
而身處資訊大爆炸時代的我們,要當人間清醒的網民並不容易,具備媒體識讀的能力更是重要。關鍵在於我們應該要更主動,更多元的接受不同媒體對同一起事件的資訊,避免過快做定論。了解不同媒體都有自己的立場,新聞並非完全客觀,理解媒體訊息的建構過程,善用事實查核與媒體素養工具,才能在資訊爆炸的時代保持清晰判斷,避免被誤導或操控。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