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i草根影响力新视野╱记者林旻柔】

学术专书一定艰涩难懂、没有市场价值?由台湾10所国立大学出版社联合在台北国际书展搭起一座“知识之桥”,使用台大人造林提供的木材,搭建高达4公尺的木质书墙,宛如在知识的森林中汲取芬多精。强烈的视觉印象,强调要让知识走向社会,让台湾学术与世界对话的决心。国立大学出版社联展,以展场建筑宣告,大学校园的围墙没有那麽高,也没有那麽厚;同时,大学的出版品其实没有那麽遥不可及,也没有那麽高不可攀。

教育部部长吴思华于国立大学出版社联展开幕式表示,教育部已成立“人文社会科学教育会”,将学者出版专书列为重点支持项目,鼓励教授不只要会写书,更要会“讲书”,与读者对话,分享创作的过程。如书展所安排的作者见面会、座谈会,就是希望让大师现身说法,直接与读者面对面。

大学出版的专书,都是生硬难懂、不太畅销的吗?台大出版中心主任项洁表示,学校也出版不少畅销的书,像台大出版中心《战后台湾政治力》、《总力战与台湾》和《大观红楼》、政大出版中心的《台湾客家研究丛书》、交大出版社的《公民能不能?能源科技、政策与民主》等,在市场上都颇受好评。

另一方面,项洁指出,台湾的大学出版社肩负一个文化的使命,要将正体中文学术书籍推到国际;他表示,哈佛出版社倒了,不会有太大的冲击,但在台湾,若大学出版社倒了,正体学术书籍出版就没了。

大学出版的专书,并非都是校内教授的著作。项洁主任表示,台大出版中心出版校内教授的专书只占三成,一般作家作品经过审查后,也能出版。他强调,学校专书与一般出版社畅销书不同,一定要专、且有学术价值,学校有传承知识的使命,不会抢了出版社的生意。

台大出版中心编辑表示,该中心平均每年出版50种书,每种书一刷大约500本,有些书会印1000或1500本。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月甫发行,由台大中文系欧丽娟教授所著的《大观红楼》,已卖超过1000本,而去年10月出版的《总力战与台湾─日本殖民地的崩溃》也卖到1500套。

知识与教育,存在著密不可分的关系。过去,一般人对于大学学术殿堂,总抱以难以亲近、高不可攀的印象,现在,国立大学主动走出校园,借由国际书展联展的机会,跨出学术的藩篱,走入人群与民众对话,同时也让民众认识大学出版中心的价值;我们相当乐见台湾的学术专书能进入国际、及知识不断的传承。 

更多评论:草根影响力新视野

延伸阅读:
收视率调查
周末恋爱节 浪漫也是生活正经事
民意2.0,论加薪政策
殖民优异论
袁贵仁袁部长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