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响力新视野 侯刚本  博士

正值青少年狂飙期的葳葳,三天两头因著或思绪或行为的冲撞,弄得自己与父母师长甚至校园同侪的关系,乌烟瘴气别别扭扭。

人非圣贤,熟能无过。尤其是孩子在成长的历程,本就有从错误中探索与学习的权利。只是有些错误面临需要被管教的时候,孩子心理觉得不舒服在所难免。那天,葳葳不耐地回呛我:为什么同样的一件事情,爸爸可以像台录音机一样,絮絮叨叨念个不停?我回他:“因为你所犯的是同样的错误,如果同样的错误,你战胜了学会了克服了,你觉得爸爸还会继续唠唠叨叨地念个不停吗…….”?语毕,若有所思的葳葳,陷入了好一阵沉默的思索。而他当下的反应,却也触动了我开始认真地思考:到底“错误”在我们的人生中,扮演的是一场什么样的生活情节?

从我的理解中,“错误”大概可以分为六种:首先,第一种错误叫做“原罪”;这种错误实在很冤枉,因为一出生就有了,不是你想说不要就可以免掉的。论到第二种错误,就是“自己犯下的过错”,这样的错又可分为或轻或重有意无心。至于第三种错则是“别人嫁祸给你(或是你嫁祸给别人)的过错”,这样的过错有的可以防范避免,有些则是意料之外始料未及。至于第四种过错就有点儿麻烦了,因为它是“自己做错了但自己却不知道”,这种错在《圣经》里,有一种很灵动的说法,叫做“隐而未现的罪”。通常犯下这种错误的人,必须要有一定的敏锐度与自觉性。否则永远不会发现与认清自己过错在哪里。第五种过错,就是我在责备孩子的“屡犯”,这种错如果改过来了也就没事了。可是要是学不会改不了,那麽它就会一直在你的生命魂结中,时不时地跳出来扰你一下乱你几回,直到学会了不再犯了,才算是取得这个人生的学分。至于最后一种过错,它叫做“禁忌”,这种错告诉你,连犯都不能犯,要是不信邪真去以身试法,往往代价都是极度惨烈的。

既然做错,自然也就牵涉到认错与不认错的后续。有些错可以认得很干脆很坦荡,有些错则是认得既不甘心又不情愿;而有些错有些人,说什么就是抵死不认,也许是因为当事人觉得自己没有错,也有可能是基于面子甚至性命攸关,一旦认错了,后果可能会不堪设想。当然,真要是愿意扛错认错,后续自然也就会衍生是否需要赎罪的代价。有些错可轻易原谅,有些错依照错误的严重性,相对非得受到轻重不等的挨骂甚至责罚;至于有些错,则是需要观察一段时间,才能评估下一步到底是要原谅还是要惩戒。倒是尚有些错,它的等级是那种不共戴天式的不可原谅。也就是说,如果犯下了这样的错,你就准备死定了。

千错万错,如果犯错的是自己家的孩子,说什么都不能放著不管,因为孩子是自己的骨肉血脉,就算再难教再不听话再顽强悖逆,说好说歹做父母的本就不可卸责。只是在教育儿女的过程中,真的是要巧用智慧与方法,甚至各种外界的资源(老师、学校、邻居、友人、专业人士、相关社福机构),才能让他们得以从不同的错误情境中,得到循循善诱的带领,进而才能在容错的弹性空间里,获得被导正与受造就。因为再怎么样,癞痢头的孩子也是自己的孩子。再气再火再怒再怨,都要接纳也都要包容。没办法,因为父母本是一份虽无给但却无比神圣的荣耀天职。

葳葳是个受教的孩子,只是从小到大比较有个性有主见,所以学习的过程多少也会变得比较慢。但我知道,一旦要是他真学会了,一定是刻在心版上牢牢地记住,就算到老也不偏离。看来,做为他生命中“当然教练”的父亲我,在教育陪伴他之前,我得先熟悉与掌握各种错误的面面观,然后再依不同错误的轻重,拿出相对的生命成本(时间、耐心、爱心、沟通技巧…….),陪伴他、提醒他、教育他、导正他、帮助他、鼓励他……

TTA

图:陪伴孩子成长的历程,不只是在考验儿女的造化,更是在同步磨塑父母的耐心与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