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根影响力新视野 钟方
随著年龄的增长,进入50岁以后,尤其是65岁的高龄者,最需要注意的就是骨质流失引起的骨质疏松,由于早期无声无息,也不会有任何症状,除非做了骨密度检测,才会察觉骨质是否流失,若没有做检查,很多人常会在跌倒骨折,影响行动力与自理能力,才惊觉骨质流失严重,已经到骨质疏松程度。
透过AI精准判读,及早调整治疗方案
根据统计,65岁以上长者中约每七人就有一人罹患骨质疏松,是高龄健康的一大隐形杀手。
为能达到“早期发现、早期介入”的治疗目标,亚东医院导入两套骨质疏松AI辅助判读软件,分别透过髋部与胸部X光影像进行风险评估。系统可自动分析医学影像,精准预测患者骨质状况,当AI判定T值小于等于-2.5 时,即安排双能量X光吸收仪(DXA)进一步检查,可以提升筛检效率与准确度。
亚东医院骨科部骨松与骨肿瘤科主任吴凯文表示,透过AI辅助判读及跨科集成照护,得以提早识别高风险个案,及时展开治疗,帮助患者稳定骨质、避免骨折、延续自立生活能力。78岁的吴女士原本因骨质严重流失,腰椎T值在短短一年内从-2.8下降至-3.5,一度陷入骨折阴霾。在亚东医院医疗团队介入并调整治疗方案后,2024年腰椎T值回升至-1.8,骨密度提升达 24%。如今的她已能自在外出,重新拥抱丰富多彩的退休生活。
73岁胡女士,自 2022 年起接受个人化骨松疗程后,腰椎T值从-2.1 改善至 -1.6,骨密度提升近一成,也成功摆脱对跌倒的恐惧,恢复稳定行走能力。
图片取自:(示意图123rf)
骨松治疗有赖全方位照护,提升骨质看得到
骨松治疗的核心不仅在药物使用,更仰赖个人化的评估、长期追踪与生活型态的调整,包括充足的营养补充、规律运动与跌倒预防等,避免直到骨折发生才惊觉严重性,往往已为时过晚。
吴凯文主任提醒,随著健保于2024年扩大骨松用药给付,高风险族群更应积极追踪与治疗。亚东医院集成临床与影像、医疗与卫教的资源,从医学科技、制度规划到日常保健三方面入手,打造完整骨松照护体系。患者若能配合规律补充钙质、维生素D,搭配适当运动与跌倒预防措施,将能显著提升骨胳健康与生活品质。
吴凯文主任进一步分享,一位高龄98岁的阿公,十多年来稳定遵从骨松治疗与保健计划,规律补充钙片与维生素 D,每日散步、骑單車巡视田园,至今仍可自理生活,证明年龄从来不是限制,正确的治疗与积极的态度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