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响力新视野 陈木村

2013年3月在东京车站旁,有一栋建于1931年的老建筑东京邮局,经过老屋建筑再生,将原来的五层楼为基础建造出38层的高楼,让老屋再生成为时尚的办公大楼,不只保留原有邮票展售之地,同时也成为东京地价最高的空间之一。

曾几何时台北市政府也曾经规划出“城南博物馆”的概念,也就是拟把北市南区的人文与生态串联起来,所串联老建筑及老屋,包含中正桥、纪州奄文学森林、客家文化公园、十字楼、嘉禾新村、自来水博物馆园区、宝藏岩、焕民心村、温罗汀街区到河滨波斯菊花海区,几乎可以说融入文化、产业、观光及餐饮等多元的文创产业区域。

其他各地如台中、台南也有老屋再活化的案例,如台中市文学馆委外经营,开设了一家“栎舍文学餐厅”,还有一栋一德洋楼也是委外经营,采取包含文创、餐饮、书房等多元经营。台南市也把特定古迹的厅长官邸,整顿成为市长接待外宾使用,各有各的活化方式及运用。

就以老屋(古建筑)而言,有宿舍、洋宅、民家或三合院等型态,又区分为私人老屋及公有老屋。台湾公有老屋从早期的荷兰、民初或日治等时期,所遗留下来的老屋都很具特色,这些老屋基本上都已经归属中央或各地方政府管辖、管理,但就整体而言,目前比较倾向于静态的居多,因为各地政府都深怕这些老屋被过度使用后,会造成这些老屋的折损与破坏,所以大多数是采取静态的展示方式,但仍然还是有些老屋尚未活化与再使用,如台北艋舺地区的剥皮寮,虽然已经整顿完成,但却也空闲在那里,未能再善加活化。

至于私人老屋也是如此,大多数老屋都面临祭祀公业的问题,所以也是有很多尚未再加以活化的原因,有些甚至已经面临荒废或倒塌的现象。私人老屋除非是聚集在一条街上,就如我早期曾经辅导的商圈或老街如:淡水老街、三峡老街、大溪老街、安平老街等,当然也有些独立式的老屋已被活化成为民宿、咖啡馆或是艺文中心等。

老屋因为有著过往的历史渊源或使命,也有动容的建筑与空间,更可以让人缅怀的情境,因此如果能善加再造或活化,以文创利基融入当初的意义及人文元素,对世人也能产生附加的教化功能,那将会更形特色与价值。

基本上老屋除非需要再补强安全结构,否则建议如果结构安全没问题,只要再加以整理、整顿及美化即可,也不建议再重新改装或补充、粉刷油漆等,因为保持原味才是对老屋的延续与维护。同时周边再搭配以当地季节性的植物、当地民俗的造景或图像,以及当时的人文产品或产业就好。

老屋的文创再造或活化,除了前述的要素之外,更兼具了该地区文化与自然的延续,也不一定要具规模或扩充,秉持维持现状、保持原味、更具创新,就是老屋文创发展的最佳契机。

MSV1

老眷村再造活化成为区域公民会馆

MSV2

金门很多私人老屋长期任其荒废很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