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i草根影响力新视野╱记者林旻柔】
台北市环保局
台北市即将有第二个肺?台北市市长郝龙斌曾表示,台北市的第一个肺是大安森林公园,第二个肺是内湖垃圾山旧址、未来的复育公园。他指出,市府和市民把不可能变成可能,将此地从“都市之瘤”变成“都市之肺”。

日前国际知名的黑猩猩保育学家珍古德博士来台,捐赠1600株台湾原生树苗予台北市。珍古德博士在生态环保上有卓越的贡献,她表示,18年前第一次到台北,看到台北经过几年的蜕变,她认为,改变是经过长时间及很多人努力的结果。近年来,愈来愈多国家了解种植原生种植物对生态保育、复育的重要性,而世界各国也逐渐重视及响应种树活动。最重要的是,这是让蝴蝶自在飞翔、动植物自然生长、环境变得更美好的关键。

过去的内湖垃圾山,因为堆满垃圾、废弃物,气味难闻,很多市民将之视为毒瘤。经过多年清运复育之后,现在的内湖垃圾山已经改头换面,除了复育林区,已经有一百六十二种乔木、灌木、草本等植物;根据台北野鸟学会的调查,有二十三种鸟类在这里出现。

郝龙斌表示,内湖垃圾山是用筛分方式,成功将垃圾移除,开创了台北市环保崭新的一页,更创下亚洲之先例。未来的内湖复育园区,除了生态丰富之外,景观上也有别于大安森林公园,特别是40公尺的小山丘,民众可以登高望远,眺望台北101,也能饱览台北市的美景。

内湖垃圾山的实例,是透过环保意识提升、环保知识的创建,及配合垃圾减量资源回收的成功案例。将过去让人退避三舍的垃圾山,改造成为市民休闲游憩、观赏风景的亲水公园,未来,若能在此地种植更多的原生植物,不仅多了一些绿化的美景,也可改善台北市的空气。繁华拥挤的大台北市,因交通流量大、高耗电率所增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不仅破坏环境生态的平衡,也危害人体的健康。台北市需要更多的绿地、公园,类似内湖垃圾山这样的改造实例,的确可以为市民的生活带来一点新意。其实,我们也可以将此例缩小,在日常生活中,将垃圾分类减量、做好回收,在居家环境、办公室里,以绿色植物代替人工饰品;用最简单的方法,兼顾环保与健康,可以从你我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