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响力新视野 吴娟瑜

自从高龄社会来临,失智症仿佛不可逆,家人、亲人、朋友的长辈、左邻右舍,还有在社区走动的人,多少可看到被搀扶的长者,小心翼翼地踽踽而行。

长辈当然不希望得到失智症,不愿意增加家人的负担,但是在发病初期到真正忘了家人、忘了自己,将近十年的过程,还是有及早治疗、及早缓解的机会。

请勿过度紧张

“重复!你又重复了。”,学员秀芳提到家人如临大敌的提醒,让她跟著紧张,深怕自己得了“失智恐惧症”,也就是当事人和家属对失智症有过度反应,搞得彼此关系更不愉快。

“请问你的‘重复’是什么意思啊?”我关心秀芳;秀芳约66岁,退休不久,成了纯粹的家庭主妇,和老公、一儿一女(两个都是未婚上班族)相处的时间增多。

“你是习惯性唠叨?还是真的忘了前面已经提醒过了?”,看到秀芳如此焦虑、无助,我鼓励她记录自己的状况,可以到医院,寻求确认,同时开始更注重吃地中海饮食、身心安顿睡饱饱、流汗的运动、有趣的娱乐活动、加强脑力的学习,还有轻松幽默地和家人,成长班同学互动。

ADEY2183
图片取自:(示意图123rf)

家人过度反应?

“失智恐惧症”指的并非一种病症,而是一种过度反应现象,举例如下:

第一种反应:害怕靠近

娇玉到社团来成长,她无奈地说:“我只是跟媳妇多问两句。─聚餐是那一天?她竟然用害怕的眼神看我,又问:‘妈,你是不是失智了?我不是刚刚跟你说过?’,她说完,就拉著五岁的孙女急急忙忙地走开,让我好伤心。”

第二种反应:禁止开火

招弟说:“最近因为有一回我煮东西时,正好手机响了,可能讲太久,走回厨房,发现汤都滚出锅外,儿子就大发雷霆,问我是不是要把房子烧掉?”

招弟是烹饪高手,不让她在厨房发挥,整天无所事事,岂不加速老化,幸好不服气的她要求儿子带她去脑神经内科检查,确认完全没事,儿子才放心。

招弟说:“我目前养成一个好习惯——煮东西,绝不离开厨房。”

第三种反应:不准出门

其实长辈不论是否有失智现象更应该外出走动、运动、活动,就算散步,看看人来人往也好。

梅铃承认自己是失智中程患者,偶而失智发作,会忘东忘西,可是神智清醒时,又生龙活虎;儿女、媳妇捉摸不清梅铃的病程状况,门上三道锁,就是不让她单独出去,怕她走失了。

第四种反应:不准乱吃

嘴嚵的长辈吵著要吃家乡辣味,或者想吃甜食,喝杯酒……。由于医生千叮咛、万叮咛,子女通常把关之际,连狠话都脱口而出了。

失智长辈确实带给许多家庭精神上、金钱上,照护上的压力,没有任何一个老爸老妈故意要折磨儿女,在走一步、算一步的过程,做儿女的尽量在工作之余,在照顾小家庭之余,也能多理解老爸、老妈的身心发展、情绪需求,和对生命的眷恋,他们渴望的是陪伴,而不是一知半解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