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JOY

近年来媒体以“鼠族”来称呼居住在中国地下室的居民,他们的生活不像动画《料理鼠王》那样可爱励志又梦幻,而是像真实世界的老鼠居住在阴暗潮湿的地下秘密巢穴。离乡背井到北京工作赚钱的“北漂”,租不起地上的房子,转而居住到地下空间成为“鼠族”。

在设计师周子书的“地瓜社区”团队带领之下,这些人的生活文化改变了!社区里的鲜明色彩烘托著这些地下居民们脸上的欢笑,就像冬日中的温暖地瓜,你一块我一块,人们共享温馨气氛又能获得温饱。

有健身房、托老托育中心、理发厅、咖啡店,还有孩子们的跳蚤市场。地下社区不再只是黑暗的防空洞,也不再只是谁也不认识谁的小房间,一般地上社区有的,这里也有。

▲改造后的“木屋”空间(图片来源 百度词条图片

“地瓜社区”荣获了 2016 年 DFA 亚洲最具影响力设计奖大奖,让更多人认识这个计划。他们将北京闲置的地下防空洞改造为由居民自治的共享客厅,并帮助社区居民利用自己的知识技能为社区提供服务,营造温馨有趣的社区文化。周子书说,他们改造的是地下防空洞中的公共空间,让居民与社区有所连接。

“你为什么要现在做这件事?”

“地瓜社区”计划的发展源自于十年前的故事。

周子书在 2006 年毕业于中央美院,带著希望“为家乡做些事情”的理想,到了中国美术馆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发现这样的生活似乎和原先的理想不一样,便辞去了工作。

自称英文不好的周子书决定到欧洲读第二个硕士学位,用了十天的时间读雅思考试,就顺利过关!英国中央圣马丁学院进修的日子对他往后的设计师生活有了很大的影响。

“你为什么要现在做这件事?”带著这个过去从事设计师多年却忽略的问题,周子书著手执行大量调查研究寻找毕业制作的题目。

有一天,他在 BBC 新闻看到英国曼彻斯特挖出地下遗迹,文章中提到,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后,工人阶级涌入城市住在地下室。有了这个契机开端,周子书做了更多研究。他读到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 撰写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书中详述人们如何住在地下英国伦敦等各大城市的情况。

现实与想像的不一样

这让周子书联想到了现在的北京,近一百万人住在地下,约有1.7万套地下室。一开始,周子书想,也许自己可以在地下室设计一个图书馆,为这些“北漂”创造就业和学习机会。

当他实际勘查时,发现已经有人做了电子图书馆。

可是,他在这个图书馆一整天蹲点观察发现,根本没有人去借书呀!倒是晚上,有十个人到这座电子图书馆的背后──去撒尿!这个观察彻底打破了自己已习惯的设计师思维,“或许自己应该先设计一个移动厕所吧!厕所里面有个图书馆。”他开玩笑想著。

谁也不愿意住在地下室呀!

既然已经回到北京,自己就实地去体验看看,于是他就到底下室租了一个房间。晾衣绳和电线裸露悬挂在半空中,阴暗潮湿的小空间里竟然还有刀!房东解释那是为了避免外人入侵自卫防身用的。

▲地下室原貌(图片来源 :CC论坛 〈周子书:创造城市地下共享空间〉

周子书在这里了解到地下生活的居民的生活方式,以及真实的需求。而不是靠著想像去猜测。为了和其他邻居们交朋友,不太善于和人交流的周子书,在地下室为大家扫地,扫著扫著就和大家越来越熟了。他还租了房间做为让大家聊天吃烤肉的空间。

之后,他提议想把房间全部漆白,有个邻居阻止了他的想法。

“别!千万别!我们到这边打工就是为了挣钱然后回家盖个房子,要不你把它刷成房子形状怎么样?下面的房子形状代表是梦想,上面没刷过的地方代表是现实。”

▲房子形状的墙壁(图片来源 :CC论坛 〈周子书:创造城市地下共享空间〉

周子书对这位邻居提供的灵感觉得很惊喜,“这小伙子是平面设计师吧!”这个空间还可成为电影院呢!

原先以为要帮助他们,应该要设计一个好看的房子和环境。经过实际和他们一起生活在地下室的经验,才让他发现,因为他们不是想要改造空间,而是有三大核心需求:稳定的工作可以赚钱、扩大自己的社交圈子、职业的持续发展性。所以,如何帮助他们拓展自己职业发展的可能性,可能才是最关键的。

这些需求其实和改造空间没有直接关系,因为,“很简单,谁也不愿意住在地下室呀!”

两面墙连成一个屋顶

所以,他们展开了“技能交换”计划!那些愿意参与技能交换的人,在小卡片写上:“我能______。我想__________。”例如:一位年轻人叫张可全,能做美发,想学美术和摄影。

他们将小卡片贴在墙上,但是,这可不是随意张贴的布告栏。因为不想以外来人入侵的姿态带进去新的东西,周子书选取的素材是空间中原本就存在的元素:晾衣绳。

照顾到居民的“老乡”情怀,他在两边墙上手绘了中国地图。参与技能交换的人在一边的地图上找到家乡的位置,拉起一根晾衣绳固定。

▲技能交换小卡(图片来源 :CC论坛 〈周子书:创造城市地下共享空间〉

想合作的两人,就从彼此家乡的位置拉起晾衣绳链接起来。

▲连成屋顶形状的技能交换墙(图片来源 :CC论坛 〈周子书:创造城市地下共享空间〉

原以为这是一个启发住地下人的计划,没想到这个专案也启发了住地上的人,引起许多人注意,也希望效法。周子书想帮助地下室居民,不是为了沽名钓誉,而是想抹掉地上、地下人的标签。他意识到这个计划真的渐渐改变了媒体话语中的标签!有了这个小小的成功,在完成 2014 年的毕业制作展览后,他又进一步打开了现在的“地瓜社区”专案。

地瓜代表分享

“地瓜”这个名字,源于十几年前周子书第一次来北京读书,那是很冷的一个冬天,好友来火车站接他,见了面什么也没说,先从大衣里拿出地瓜,掰开它递给他一半,这一半地瓜,就代表著“分享”。

▲地瓜社区(图片来源 :CC论坛 〈周子书:创造城市地下共享空间〉

原本学设计的周子书,到了英国之后接受了社会学等各种学科的洗礼,他从德勒兹(Gilles Deleuze)的 rhizome system 块茎系统得到了启发。他想,如果未来北京地下那 1.7 万套地下室透过因特网连成一个系统,会是什么样的情景呢?

于是,他为新计划就取了“地瓜”这个名字,在微信开了帐号叫“地瓜粥”,还下了广告。突然间有个人在微信上载信息给他,问他,“你是周子书吗?你现在把卡号告诉我,我现在要汇一百万给你!”接著,中国政府来也找他们了!以亚运村安苑北里其中一个地下室,来当作整个专案的开端。

以前周子书以社会学的角度来做,后来团队中加入了人类学专长的成员,教大家以人类学为主,社会学为辅的方式进行研究,他们开始用聊天的方式了解整个环境。

这项计划希望让不同人从中获益,无论是空间上获益,或是从经济上获益。这个设计比喻就是: 地下室就像一支手机,每个小房间都是一个 APP,每个人既有固定的 APP 又能创造自己的价值。

透过一对一访谈,了解受访者,也让对方知道“地瓜计划”想要做的事。但是,这样的访谈没有办法让受访者之间彼此交流。所以,他们找到了一台废弃的垃圾车,把它改造成调查研究單車。

四天内,从不同地方收集到 187 人的想法,受访者不只能发出自己的声音,同时也听到了社区里其他人的声音。了解大家的需求之后,“地瓜计划”和一些团队合作,在社区中提供各种服务和互动机会。

Smash a cup 进驻社区合作,透过待用咖啡以及提供咖啡技能训练,满足消费及助人的内心需求。领结管家则是社区 O2O 企业,由于每天都有大量没送出去的蔬果可能白白耗损,地瓜社区和领结管家签约,而最后一里的配送业务,就可以雇用社区内的“北漂”来送货。壹季健身提供免费的 TRX 等健身器材,私人教练课程则需要收费。其他还有心理咨询、舞蹈教学、托老及托育、图书馆。通风系统则重新设计改造,保留一开始的房子视觉设计。

众志成城:做著做著,可能曙光就出现了

除此之外,团队也继续思考“如何用更便宜的方式帮助更多人的去改变自己的生存空间呢?”透过研究,他们发现,百分之九十八地下室的人,会张贴报纸杂志来装饰自己的生活空间。

整理这些受访者在窗边、桌边、门边、床边贴的报纸杂志之后,团队还制作“地瓜墙纸”(壁纸)杂志。他们联系知名艺人赵薇,她主动提供了照片还给了这些“北漂”鼓励的话。这个杂志希望透过群众集资的方式,一本自己看,一本送给这些地下室居民,让他们可以用来快速改造自己的房间。

直到现在,越来越多人协助参与“地瓜社区”计划,也在网络上蔚为风潮,成了“网红”景点。

周子书说,当他决定要做这个专案的时候,所有人都告诉我“你不可能改变什么!”大多数时候你看不到未来会怎么样,但还是要一头栽进去做了再说,做著做著,可能曙光就出现了!周子书在微博上写著:“我相信任何事情到最后都会有好结果,之所以有困难,那是因为还没到最后。”

资料来源

“地瓜社区”周子书:他让地下室温暖又明亮

CC论坛 周子书:创造城市地下共享空间

地瓜社区微博

Breathing Life Into Spaces Well Beyond 6 Feet Under Beijing’s Streets

周子书FB相册Re-empowerment: Transformation of the air defence basement in BJ

周子书FB相册 Digua Commun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