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几乎多数人都同意现在是一个“青年贫穷”的时代,许多年轻朋友浮游于22K的噩梦中,待业期加长、工作常属非典型型态、“工作短暂化”也成常态,年轻人被称为“崩世代”,除就业环境日益恶化外,也看不到可以冒险一试的未来,因此雄心壮志开始消沈,反倒因著上一代努力得来的生活也过得不错,所以在不忧吃穿的基础上,也就不汲汲营营于事业的发展与人生成就,普遍性地以一种消极的、悠然自得的态度来面对人生,这也就是青年族群被戏称为所谓的“草莓族”、“液态族”、“杰斗族”及“便利贴族”的原因。
2016年时《商业周刊》与EOLembrain 东方快线共同完成“20至35岁台湾年轻人成功价值观大调查”,在接受访问的年轻人中,有三成自认有大志向,有七成自认为小确幸,可以进一步分成三种取向,分别是“1.理想创业者:特色是追求理想与积极创造财富,同时也愿承担风险。2.梦想者:不安于现状,但对于改变或冒险,尚有较多的考量与犹豫。3.安定者:认为生活稳定是最重要的事情。”
青贫世代困境与挑战
以上的发现确实很能反映出年轻族群的生涯图像,例如或许会看到许多年轻人出国求学位的少,游学旅游的多;抱持创业梦想或创业的年轻人不少,但或许受限于资本,因而多数都是进入小资本、低技术门槛的产业与企业中。而愿意抱持如俗谚所说“戏棚跤徛久人的”,能接受长期熬练,从基层扎实苦干,付代价锻练基本功的人不多;年轻人想要当头带队的也很多,但愿意接受铁血一般磨练、受人差遣以养大器的就不容易找!
以上所论,并非将目前年轻世代的问题或困境,简化成都是年轻人的事,因为事实上经济大环境的不佳是事实,林宗弘(2013)从社会转型变迁的角度讨论台湾的中产阶级有主观知觉下滑的倾向,研究发现“2001年以来台湾民众对自己阶级地位的主观认知出现改变,自认是中层阶级的受访者从四成下降到2009 年的27%,中上阶级比例也下滑;认为自己是‘中下阶级’者由1997 年以前的14% 上升到2009 年约20%,同时自认为是‘工人阶级’的受访者反倒从2001 年15% 的谷底,上升到2009 年的37%”,诚如研究者所言,劳工阶级的认同达到历史高峰。但这反映出的是台湾民众的整体幸福感与生涯满意是下降的,也导致年轻人面临了一个艰困如寒冬般的就业低潮。
提升工作意义与职场灵性
如何是好?兹建议从内外在动机的角度来看:
一、提升内在动机,藉培养“愿景”,以激动“工作意愿(义)”:现在的人有太多的物质享乐经验,眼目所及常常是声色犬马、花花世界,以致容易于耽溺于现状,被眼目所看到的牵引羁绊,失去了高大的志向,也“无知”于原来还有更宽阔的天地等著去闯荡、去怀抱。年轻人应该壮怀天下,激荡出“有为者当若是”的豪情来,不管是在哪一种领域,都有一种不甘雌服的气魄,那麽这奋起的力量将是巨大而具建设性的。
二、其次要发展“职场灵性”:一个人若能有“人饥己饥、人溺己溺”的胸怀,则在工作时自会尽己之力以求众福,因此工作不再拘泥于养生牟利的层次,乃提升为一种兼善天下的善念与心志,这种精神带出来的力量极其壮大的,古往今来多少英雄豪杰俱是因此而成其美名伟业的。年轻人若能多体察世上悲苦磨难的一面,从而培养出悲天悯人之心,则由此带出的“愿万人得救,不叫一人沈沦”的气势是沛然不可档的。
三、最后从外在动机的角度来看,政府应下定决心改善青年就业环境:台湾薪资停滞的问题已是长期的沈疴,简锡階(2016)指出“2010年台湾劳动生产力上升16%,而雇主支付的劳动成本反而减少11%。台湾薪资所得贫穷化居四小龙之冠,10年来工资升幅仅12.8%。”这样的窘境反映出分配的明显不正义与资本过度集中的现象,台湾贫富悬殊势必日益严重,而这是已经发生的事实。
改善青年就业环境
主政者务必痛下决心,以公平正义为经济发展之前提与基础,从政策、法规、行政、教育、文化等各方面齐头并进,从提升平均所得带动消费,进而促进景气,带动百业的发展,最后自然增加就业机会与工作者薪资待遇,如此经济就起飞了,而人力市场跟著活泼,年轻人的就业问题与不佳的劳动条件也就改善了。
箴言有云:“公义使邦国高举;罪恶是人民的羞辱。”“没有异象,民就放肆…”,如何使年轻人活出异象,我们深信唯有高举公义才得实现,也才能真正带来平安与丰盛,谨共勉之。
本文由“基督教论坛报”授权刊登,非经同意不得任意转载。
原文请见:在就业寒冬中 青年如何活出异象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