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玛利

20年前,我在前一任职位工作时,曾负责一本环境专刊的企画与报导,最后出版为《环境台湾》一书,一度是不少大学通识教育的用书。为了那本专书,我跑遍台湾各地,看见许多好山好水堆满垃圾的惊悚与恶臭场景。

80、90年代时,台湾经济大好,许多人赚到财富后,会因为两大原因移民。一是子女无法适应台湾的填鸭教育,为孩子移民;二是想追求更好环境品质,为提升生活品质而移民。那时候主跑环境新闻的我,访问社会上有成就的人,不少人会如此形容居住的台湾,“每天我穿著漂漂亮亮,但一出门就塞车,空气很差,垃圾堆满地……。”

之后,环保署在各县市规划垃圾焚化厂,垃圾掩埋场也引进现代化的卫生掩埋技术,从此垃圾问题逐渐从新闻版面消失。

过去几年来,台湾还因为资源回收与垃圾减量执行成效绩优,成为国际标竿。两岸大三通后,不少大陆知名企业家与各省市官员访问台湾时,还指名要看资源回收厂与减量范例。大陆企业团体阿拉善有次组团来台,团员都是一线企业家,就曾观摩台北家家户户如何进行垃圾回收、分类、如何不落地等,对台湾垃圾处理十分称赞。

由于回收与减量成效良好,直到两年前,还有不少焚化厂大喊“没有垃圾烧”。这些焚化厂由公家委托民间经营,没有垃圾上门,就代表要赔钱,大喊吃不消,甚至要退场。

谁能想到,不过两年后,剧情却大翻转,近年来媒体上经常出现有些县市的垃圾堆满地,根本无处去。全台24座焚化厂满档或拒接外县市垃圾。

本期《远见》总评论员彭杏珠、摄影副主编张智杰,走访台湾八县市,从文字与图像,解析垃圾问题为何突然变严重,并提出解决建议。

《新台湾之光100》强势再版

尽管台湾总是问题重重,但这块土地还是美好的,自由多元化后的台湾,社会混乱,但仍有许多在国际上发光发热的故事。

2010年时,《远见》在中华民国建国100年前夕,动员编辑部制作《新台湾之光100》专书。那是100位国际上取得荣誉的台湾人,共同特色是成功登上国际大舞台,在各自专业领域中得到国际认可而扬名海外。显示台湾不是只有乱的这一面,还有善的、好的一面。

隔年建国百年双十国庆扩大举办,我在台北仁爱路上看花车大游行,赫然在队伍中发现“新台湾之光”列车,上面站著不少《远见》报导的人物,显示《远见》报导影响力深远。

当时《远见》只报导99个人。因为我们认为,这块土利仍将孕育源源不断的新台湾之光,因此埋下伏笔“第一百个可能就是您”。如今六年过去了,的确又有不少新台湾之光出现。

《远见》全面修订新台湾之光名单,增订新上榜人物,并拿掉一些旧名单。例如光2016年,体育界就有不少新秀,如旅日棒球名将阳岱钢、在巴西里约奥运夺下一金一铜的举重好手许淑净、郭婞淳等。

2017年刚要开始,让新台湾之光鼓舞更多台湾人。

【本文摘自远见杂志1月号;更多文章请上远见杂志官网】
【立即购买远见杂志1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