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响力新视野 乔依丝编译

在《Booking.com》最新发布的《2026旅游趋势报告》中,有三项预测揭示了未来旅人将“不知不觉间”以更永续的方式旅行。这些新兴的旅游行为,显示人们减少对地球影响的动力,不是来自强制规范,而是出于本能与直觉。

这份报告根据来自 33个国家、近3万名旅客 的回复显示:未来的旅游将由 人工智能驱动、个人化高度提升,同时也更安静、缓慢、有意识。以下是三个将引领旅游走向永续、远离人潮的趋势:

静谧的爱好

超过一半旅客 (52%) 表示,他们愿意参与观察飞蛾或蝴蝶等活动;74% 有兴趣钓鱼或赏鸟;60% 想尝试采集类型的旅宿体验。这些活动无法依照学校假期安排,而是必须依循大自然的节奏,例如候鸟迁徙、植物花期或繁殖季。大自然不会等待旅行者,这股趋势也象征旅人学会耐心与被动地观察自然,而非主动干扰生态。同时,它与“保育型旅游”密切相关——旅馆、导游与当地业者在保护生态与野生动物的同时,也让旅游体验更具意义。 ADEY2784

图片取自:(示意图123rf)

伴手礼的转换

约三分之二旅人 (65%) 表示,他们倾向购买设计感强的厨房用品或可食纪念品,例如手绘香料罐、装饰用橄榄油罐等;而四分之一 (25%) 的人认为,可食纪念品能让他们“在做菜时重温旅途回忆”。这个趋势代表著更永续的旅游模式:旅客从购买大量制造、进口的纪念品,转向支持当地手工艺与食品。购买地方制造的食品或器具,不仅可减少运输碳排放,也能减少包装浪费,甚至鼓励重复使用。此外,每一笔消费都能让现金流留在当地社区,以维持传统工艺与地方文化的生命力。这样的做法也符合“全球永续旅游委员会 (GSTC)”的三大原则:优先采用在地原料及减少进口与运输排放、保存文化遗产与传统技艺、让观光收益留在在地社区,强化地方经济。

公路旅行新模式

82% 的美国旅客愿意在度假时共乘车辆,近一半 (47%) 愿意使用应用程序与同行者共享路线。在 Z 世代中,更有 62% 会依赖自动驾驶车辆或 AI 来规划“避开人潮”的风景路线。这股风潮有助于减少碳排放、舒缓交通壅塞,并带动人流前往较少被造访的地点。但未来的挑战在于:共乘是否能让传统公路旅行更环保? 电动车的普及能否让长途驾驶迈向“净零排放”?

Reference

3 New Travel Trends Making 2026 Tourism More Sustain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