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响力新视野 文:韩秀娟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步入四月,在中国的西北,天气变幻不定,春寒随时都会料峭。可我的微信朋友圈里,居然有小伙伴晒自制冰棍图,用草莓汁加蜂蜜制作的红色“爪爪冰棍”;广播里,主播们在讨论上海迪士尼乐园门票,顺便提到售价一百多人民币的“胡萝卜录音笔”;辽宁卫视的一档栏目,做了两期关于动画电影的节目……对了,这一切,都是近期热夯的电影《疯狂动物城》引起的轰动效应。

清明小长假,脱离职场中的烦扰,也去影院疯狂一把。虽然电影上映整整一月了,影厅内还是座无虚席。我旁边的同龄人说,她这是第二次来看了;后排的小朋友则边看边剧透,估计也是所谓“二刷三刷”了。

同一部电影,从不同的角度都能找到兴趣点,这也许就是《疯狂动物城》的魔力吧。角色分配和性格设计方面,个个萌物都会让人过目不忘:直爽率真的兔朱迪,精明又温柔的狐狸尼克,笑容如冰雪融化一般的树懒闪电,“浓缩即精华”、稳如泰山的黑帮教父大先生……这些无疑是小朋友们的偏爱了;故事情节方面,属于弱势群体的小兔子不屈于现实,勇敢地为成为一名警察而努力,在无法攀越障碍的时候,它会机智地借用庞大动物的肩膀,去完成自己本身不可能实现的任务。对于想成就一番自己,正在奋斗中的青年人们,何尝不是一个启示:有的时候,不是光说努力、拼命卖力就可以的,还需要伶俐如朱迪,学会借力、打造更智慧的自己。与周围的人相处时,抛开“贴标签”的习惯,例如狐狸就是狡猾的,需要全方位地了解每个人。这让我忽然想到了“性本善”、“性本恶”这些讨论千年的命题,文明的深度不应仅仅是文化或信仰,而是纵观古今、饱览四方、博采众长吧。在电影符号的社会隐喻方面,有美国总统大选的影子,有“歧视”这个争论已久的敏感词汇,动画电影随即成为了一次公开课堂,含蓄地讽刺著种族对立、强弱对比。

乌托邦永远是个迷思。在我们的现实里,总有人在不断创造美好,也总有人在不断破坏美好,而在这两种力量之间,人类对于美好的追求也从未间断。我们可以在向往和追求中度过一生,但也逃不开阴影的相伴。

走出电影院的大门,依旧平凡地等巴士回家。巧的是,这时的站台聚集了同样等巴士的一二十个农民工,头戴黄色安全帽,身著绿色迷彩服,他们的“标签”再明显不过了。我前方的一位农民工,使劲拍身上的土,灰尘随即漫延过来。我于是就有了一点小不快,忽然又想到,这四周的高楼大厦,都是他们建的呀,心中也释然了。其实很多隔阂的产生,都是需要双方共同努力去建构一种和解的:歧视别人的人要摘掉有色眼镜,被歧视的人也要努力完善自己。

更多评论:草根影响力新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