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康健杂志204期 作者/陈亮恭、杨惠君 图片/周书羽

1950年,台湾十大死因前几名分别是感染性肠胃炎、肺炎、结核病、周产期病况,50年后,十大死因前五名变成癌症、心脏病、脑中风、肺炎与糖尿病等,与已开发国家类似,主要死因以慢性病与癌症为主,这些疾病发病的共同危险因子就是“老化”。

然而,慢性病最大的威胁并不仅止于疾病本身,而是对于生活品质与长期生活功能的影响。全球在计算慢性病对于健康的影响便是以“疾病负荷”(Disease Burden)的概念切入,所谓“疾病负荷”的计算必须考量该疾病对于造成失能而影响生活的程度,也就是“失能调整人年”(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DALY),内涵是考量该慢性疾病所造成的死亡,或是导致失能而无法以完全健康的状态生活。

慢性病罹病年龄成关键

无可讳言,大多数失能都是因为疾病影响,所以在中年期会推动一连串疾病预防保健,然而,根据全世界观察发现,在快速高龄化的世界,无论我们做了多少努力,或有能力延后疾病发病年龄,但对于完全减少慢性病的发生似乎是无能为力,也就是说,每个人在老后或多或少会带著几个慢性病度日。

但意大利一项研究发现,无论在老后有几个慢性病,只要能避免失能,就可以提升生活品质、减少死亡风险。这个结论看似单纯,实则复杂,必须从慢性病管理、健康饮食、适切运动与社会参与等面向去避免高龄者身心失能。

慢性病的一大特色是,发生后不会马上危及生活品质或生命,而是要累积一段时间才会造成相关影响,所以罹病年龄变成重要关键。倘若一个人年逾70岁时罹患糖尿病,可以想见糖尿病的疾病诊断对于他的生命或是生活的影响,应该远不及40岁就罹患糖尿病的人。

这是异于过去健康管理与预防保健的医疗模式,因为以往我们所发展的是以疾病为主体的防治模式,但对于高龄者而言,以疾病治疗为健康管理切入点不见得合宜。

过去,我国的医疗体系建置以发展急重症医疗、提升民众健康照护的可近性,并以发展全民共同分摊的社会保险为目标,希望让人民不要因病而穷、或因穷而病。

但是,1996年全民健保上路时,台湾老年人口的比率还不到8%,国家人口老化的程度才刚开始要进入雪铁龙国家的道路。由于当时老年人口少,医疗专科发展也尚未成熟,医疗片断化的现象还不明显。

然而,随著健保进入快速扩张期,医疗院所面临战国时代,各种医疗专科也如雨后春笋般发展,专业化服务把老年人的各项退化症状与疾病,变成一个个专科医疗服务,老人医疗服务变得高度片断化,而医疗资源的耗用也随之节节高升。

“器官疾病医疗服务体系”成过去

传统专科医学以器官疾病为主体,将高龄民众的身心功能、整体照顾需求与疾病治疗部分做了最大的集成。由于高龄者的沟通能力可能不如一般民众,且健康状况的表现可能来自于多重因素,都不是传统以单一器官为思维的疾病诊治模式所能因应…【全文未完,完整内容请见《康健》204期

延伸阅读:
Vision2025/施振荣(宏棋集团创办人)-Stan哥的第二回人生
害怕病了没人照顾,该买长期看护保险吗?
拒绝卧床,从年轻开始
牵爸妈的手 自在到老的待办事项
老人养自己时代来临!推荐度最高前十大老人照顾机构

※更多精彩报导,详见《康健杂志网站》。
※本文由康健杂志授权报导,未经同意禁止转载。

更多评论:草根影响力新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