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根影响力新视野 吴娟瑜
从小对“我是谁?”“我可以做什么?”“我可能发展成为什么样的人?”总是好奇不已。
先不从个性特质、潜在能力来探讨,每回照著镜面,望著里头这位陌生女子,常有许多的好奇,为何眼眸闪亮著无穷无尽的问句;眉头却深锁著历尽苍桑的禁锢,如此这般的矛盾和不安,一直是我生命底层的情绪状态。
人人都有情绪脉络
从“情绪原点”去找到个人的情绪脉络,终于明白当年妈妈十八岁早婚,她深陷婆家、妯娌、丈夫之间的情绪纠结,造成常躲著哭的压抑情绪。
当然这也是我“胎儿情绪”的开端,接著长大过程中,爸妈的争吵、手足的竞争、校园的霸凌、前途的茫然……总总的情绪成长路,经历了多数人共同被情绪纠缠、被情绪控制的人生历程。
幸好生命内里还有“祖先情绪”的脉络可寻,我见识到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开疆辟土的能耐,看到叔伯、姑姨、舅舅们大展身手的勇往直前,加上爸妈和手足之间的关爱亲近,情绪得有机会开展到乐观、开朗、好奇、探险,绝不放弃这样的积极面。
图片取自:(示意图123rf)
情绪成长路
乐意往自己生命内在去梳理,绝对可以见识到情绪巧妙的舒展,爱生气的人终将找到童年愤怒的开端,透过理解找到和解之路;常退缩的人终将找到暗自哭泣的源头,透过心理锻炼找到强化之路。或是展开自我对话,或是将记忆改写,寻回个人的情绪价值,放下搅动已久的愤怒大石,放下偏移核心的自我压抑,然后身心放松地走向自我疗愈之路。
以我为例,从小“情绪吸收”了亲爱妈妈的习惯性哭泣,碰到被同学欺侮、考试不理想、工作不顺利、老公大声责备、孩子抱怨课业压力重,通常我就是躲著哭,默默地掉泪,或是离家到便利商店调整情绪。
后来,自己进入演说生涯,发展辅导助人事业,45岁还远离家园,寻找人生梦想,去到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大学念应用社会学硕士,情绪空间更加开阔了。
相信各位读者也有类似的经验,当和某位人生导师相遇、看到某个网络经典影片、在世界某个角落停留,或是夜深人静时刻,聆听到自己深层的呼唤……,情绪竟然不再阴郁负面、泪水不再滑落颊边。
在我一路自我探索、自我突破的人生过程中,终于苦尽甘来地享受情绪的自由自在,日子仍在阅读、看电影、游泳、进健身房、跳街舞、演讲、教学中推展,时不时,我仍好奇地问自己 更开阔的情绪空间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