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方剡旨
國民黨籍的前立委鄭麗文,近期倡議要組建「黨外在野大聯盟」。聯合報黑白集還因此寫了一篇,文末建議~新黨外前路多艱,不妨以老黨外尊崇過的民主老前輩蔣渭水自勉:「黨外」要團結,團結真有力。鄭麗文的政治生涯,從黨外起,她看到如今台灣政治的景況,就是一個新威權、新獨裁的張牙舞爪、肆無忌憚,所以想要籌組新黨外,自是有其合理性。而黑白集建議的團結,也是題中應有之義,畢竟面對濫用國家機器早就毫無底線的民進黨政權,在野黨還不知道團結抗擊,那國家就只能被拖進地獄深淵!
但,團結不能只講,實踐上也不是遇到選舉時,兩個在野黨喬好席次劃分即可。用講的,團結不過嘴砲而已;分席次,說白了就是分贓。這兩者,都無法激起選民真正的關注,更遑論使之感動了。在野黨要團結,關鍵在於是否能對國家的真弊病有所共識,然後願意共同走出一個方向、提出一個解方,然後一起去說服人民支持。至於選舉或投票,那就是選民對於此一方向的裁定。此時,兩黨再來協商席次,那也就不是權力瓜分,而是為了大目標必須的協同作戰了!
那麼,如果為新黨外謀,竊以為我們當回頭看看國會當前關注的議題,然後深化之,就可找到路徑的方向。
日前,民眾黨提出廢除監察院的倡議,國民黨立委羅智強與吳宗憲也參與白營的「廢除酬庸監院」記者會。但,無論是直接廢除抑或改回民選,事實上這個議題都陷入了之前陳水扁公開演講時談到的大哉問,那就是我們的憲政體制倒底是要三權還是五權?中山先生設計五權憲法時,坦白講,還是保留了他對於中華古來政治體制部分的推崇,保留了過去的柏臺、御史監理公務員違紀部分的職能,將之從西方三權分立之國會監督、制衡之權中剝離,設立監察權。且對於科舉取士的制度,中山先生也以考試權保留之,且除考選之外,還另加之予銓敘之權。但,說白了,這都是理想!
圖片取自:(FB)
回顧國史,若以民國元年推翻帝制後北洋政府為第一共和,北伐後全國易幟為第二共和,那麼在這兩個共和當中,中山先生的五權憲法理論,顯然都不是國家根本大法的根基。到了民國35年行憲的中華民國憲法,這已是第三共和了,這部憲法才以五權憲法理論為根本架構。但,這樣的架構,事實上到了李登輝時代起的修憲,以憲法增修條文去大幅調整總統選舉方式、閣揆屬性與國會席次到監委產生方法後,早就名存實亡。這個第四共和,以增修條文為名,卻搞出了一部超級總統制,且讓五權崩塌,若總統與國會皆由一黨把持,那實則就是一權,也就是總統的行政權通吃的怪物憲法!
在這種體制下,藍綠兩黨各自示範過一次8年的完全執政。國民黨尚且對於民意有所忌憚,況且當時的國會龍頭是一個在黨內的黨外,與民進黨關係比與黨中央還要密切,所以制衡在那種狀態下尚有所存;到了民進黨完全執政,國會是橡皮圖章,司法能指揮如臂,監察委員在全面換屆之後更是成了修理不聽話公務員與包庇綠色政客的骯髒工具。對民意全然無所尊重的民進黨,在第四共和當中就是搞起了「只要我喜歡、什麼都可以」的新黨國獨裁。
等到此次,民進黨無法延續完全執政,總統又是一個民主素養低下之至的賴清德在幹,能想到的就是假託什麼「罷免是人民的權利」來翻桌。然後透過司法工具,毫不遮掩的追殺政敵、包庇自家人。整個國家,該面對的關鍵問題,如能源、醫療、社會安全⋯⋯都停滯不前,政府只在搞政治鬥爭。面對這種可怕之至的亡國態樣,藍白真認為廢個監院或改為民選就可以解套嗎?如果要動監院,那藍白的當家人何以不認真思考,是時候把國家帶入第五共和了?
我們之前就說過,凍結民國35的南京憲法,修訂合於時宜的「中華民國台、澎、金、馬自由地區基本法」,是在野領袖應該嚴肅思考的方向。南京憲法本就是以當初秋海棠的國土範圍去設計的,政府遷台後,要不是戒嚴,早就會撞向難以實行的南牆。到了第四共和修憲時,當權者也早就拋卻了五權的理論基礎,透過修正條文偷渡私心與權謀。這就是國家現在會面臨如此荒誕狀態的關鍵!如果,在野黨不去認真面對憲政層面的問題,那麼就算政黨輪替,好了個8年,誰能保證下一次不會再出了「賴英文」或「蔡清德」?
況且,凍結南京憲法,訂定基本法,民進黨要反對什麼?台派能反對什麼?中共又能反對什麼?最好通通都反對,這不正是在野黨摘紅帽子的最佳時機嗎?想想看,就為了這頂紅帽子,中華民國有多少重要的議題,民進黨一句抗中保台就可以唬哢過去?
團結要有論述、有目標。在野黨外大聯盟,真的要成,絕對必須大開大闔、大破大立,不如此,何以振民心?不如此,何以聚民意?團結當然真有力,但,懇請在野頭頭們好好思考,如何團結才能真有力?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