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根影响力新视野 钟方
傍晚时分的社区公园很有人气,最近又多了两位经常来此地熘狗的社区住户,小秋与小林原本不太熟稔,却因都是毛小孩的领养者,拉近彼此关系,有了共同话题,越聊越起劲。
他们认同“领养代替购买”的理念,可以帮到流浪动物找到窝居,还有绝育补助,减少衍而来的繁殖问题,并能尽到身为公民的社会善行。但是说起领养过程,他们各有个的心声,甚至有萌生退养念头,也因为遇到低潮期,后来找到解方后,反而感谢毛小孩的陪伴。
领养流浪动物,不能只有当下的冲动,觉得它们萌萌的好可爱,就想领养回家,毕竟领养与养好宠物是两个世界,一定会经历不少磨合期,等到双方默契越来越来靠近时,生活就会多几分无穷乐趣。
搞懂领养、退养5准备 优先确保动物福祉
有些人领养流浪宠物,容易被第一印象定型,这种先入为主的性格,没有绝对的好与坏,但进入到实质的饲养之后,也会很快后悔,毕竟领养流浪动物,不能只有当下的冲动,觉得它们萌萌的好可爱,就想领养回家,领养与养好宠物是两个世界,就算眼前的动物很入眼,决定领养了,还是得再三评估自身的能力,高雄银星动物医院院长、中华民国兽医皮肤医学会理事长郭建男提供“领养、退养5准备”,方能确保确保动物的福祉不受影响。
1.领养前准备
有领养的想法顾然是好,领养前应先了解动物需求,动物和人类一样有情感意识,感受痛苦与喜乐,也会有各自生理、心理、环境、行为、社群需求,像是营养、健康、安全生活条件、与周遭人事物的互动等,必须要有基本认知。
2.领养中准备
・责任承担:决定领养了,先要有负起照顾一辈子的心理准备,并要扛上承担责任,包括日常照料、健康管理和情感关怀。
・适应调适:动物进入新家庭后,彼此皆会有一段适应期。领养者需要耐心引导及保护动物能够平稳过渡,适应新环境。
・定期健康检查:动物一样会进入生、老、病的历程・领养者需为动物安排定期健康检查,根据兽医师的建议进行疫苗接种、除虫、绝育等医疗措施。
图片取自:(示意图123rf)
3.退养前准备
・了解退养原因:领养后可以退养吗?在约定期限之内是可以退养,有了决定,但需要反思并明确退养的原因,是因生活条件的改变、动物行为问题,若仍是无法继续提供照顾,就可以办理。事实上,探究这些原因,也能有助于未来避免同样的问题发生。
4.退养过程
・与动保机构沟通:退养并非简单放弃过程,需要与动保机构或收容所进行沟通,确保能找到合适的安置方式。许多动物收容所会提供退养服务,并能协助寻找合适的新家庭。
・负责任退养:退养过程中,动物的福祉应始终放在首位,领养者应协助动保机构找到最适合的安置方式,避免将动物置于不良环境。
5.退养后支持与跟进
・支持新饲主:若退养动物已被转交给新饲主,旧饲主应提供必要支持和建议,协助新饲主适应动物的需求,并确保动物能顺利过渡到新的生活环境。
・持续关注动物福祉:有些动物收容所会进行后续跟进,以确保动物在新家庭中的状况良好,领养者也可以主动关心退养动物,确保动物未来生活质量。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