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芳毓

宝岛台湾,素以“水果王国”闻名世界,但近年来,这个美名却逐渐变调。

走到水果摊,选择与数量变少了,拿到秤上一秤,价钱也贵得吓人。20年前,一公斤才10元的芒果,现在没有200块买不到;香蕉也更“娇”贵了,一串要价200元。想吃到口感更好的水果,得付出更高代价。

全台食物价格飞涨,远远超过其他消费物价,2017年1月公布的行政院物价指数,蔬菜、水果涨幅领先所有食物,年增率也创11年新高。

水果王国怎么了?农业学者、气象专家与第一线农民,将祸首指向极端气候。当台风、寒流、暴雨发生在农作成长关键期,收成就会大减,2016年,台湾就碰上一个霸王寒流、两个强台,加上68年来最热的冬至;极端气候的摧残,让水果变少、变贵、口感变了。

极端天气来了,便宜的水果回不去了!我们要开始习惯“极端”成为新常态。农业与消费思惟如何因应?台湾水果王国的封号,是否还找得回来?

香蕉变贵了。有著五岁与两岁孩子的江太太,年前去桃园最大的南门市场买水果,原本想买儿子最爱的香蕉,一看,一串200元,吓得她立刻缩手,“香蕉,真‘娇’啊!”

番茄不甜了。刚出社会一年的陈先生,想买盒圣女小番茄补充维他命,没想到一斤竟要200元。他咋舌抱怨,“淡淡的,一点都不甜!”

芒果,也迟到了!台北永康街起家的“芒果冰始祖”、冰店Ice Monster创办人罗骏桦卖冰20年,去年第一次,6月才等到第一箱爱文芒果,比过去晚两个月;到了9月就缺货,比以往早三个月。更惨的是,“一公斤240元,还要去产地抢才有货!”他一脸不可置信。20年前,芒果一公斤才10元。

水果变贵又走味 极端气候苦了农民

变少、变贵、口感变了,是2016年以来,台湾人对水果的共同记忆。

“过去是少量、特定作物价格上涨,今年却是全面上涨,”常下厨做饭的农业立委蔡培慧观察。

近年来,全台食物价格不断飞涨,远远超过其他消费物价,2017年1月公布的行政院物价指数,蔬菜、水果涨幅也领先所有食物,年增率也创11年新高。

根据农委会农产品批发市场交易行情站,2016年,芒果、莲雾等59种台湾常见水果,有41种价格创十年新高。价格飞涨,但产量爆跌,59种水果中,有21种产量跌进十年新低,占35.6%。

如爱文芒果,到货量较2015年跌2∕3,价格从一公斤44元飙到100元;一张百元钞原本能买五颗芒果,2016年只剩两颗;新北市民更可能吃不到,新北农产批发市场只到货150万公斤,平均每人分不到一颗。

“水果王国”怎么了?农业学者、气象专家与第一线农民,将祸首指向极端气候。

“农业部门受气候变迁影响最严重,”农委会副主委、重要农经学者陈吉仲在论文指出。

“台湾是小岛,气候变化的影响是全面的,”气象专家彭启明说。

尤其,当极端天气发生在农作成长关键期,例如抽芽、开花当周遇到寒流、暴雨,“结果率都会大大降低,影响收成,”台大农艺系退休教授郭华仁忧心。

两个要素,在2016年碰上了。台湾遭逢一个霸王寒流、两个强台,加上68年来最热的冬至;极端气候,对需要稳定的农业造成极端破坏,推升出极端价格。

从谷物杂粮到蔬菜水果,收成全部重挫。尤其是一年一收的水果,一次天灾,全年遭殃。2016年,农委会发出71亿元农损现金补助,全年农损总额预估上看350亿元,创历史新高。

气候变迁影响的,不再是千里之外的北极熊或某太平洋小岛被灭国;它其实也闯进台湾的菜市场,坐上了台湾人的餐桌。

“气候黑天鹅” 让预报方式全失灵

不只台湾,2016年,“气候黑天鹅”无预警降临世界各地,北海道下6月雪,美国却传出46℃高温,成为史上最热的一年。

2017年1月底在瑞士达沃斯举办的世界经济论坛,已连续四年将“极端天气”列为发生率最高的全球五大风险,今年更升至第一名。

全球气象机构都亟欲找出气候变迁与极端天气的关联。德国波兹坦大学海洋物理学教授史蒂芬‧蓝斯多福(Stefan Rahmstorf),将极端天气分为两种,一种可预测,如暖化;另一种出人意料,如热浪、洪水、飓风等。气候变迁虽不见得与每一种极端天气事件有关,但趋势上,“全球暖化的确将加重极端天气。”

1850年后,工业化制造出的二氧化碳持续累积,造成全球暖化,而陆地增温速度又超过海洋。由于紧邻欧亚大陆,台湾暖化尤其明显。百年来,全球均温升高0.8℃,台湾北部均温却上升1.6℃,将近全球的两倍。

许多人好奇,“一天温差有时就超过8℃,均温上升1.6℃,何需大惊小怪?”

“温度,只是体现气候变迁的方便指标,”中央气象局预报中心前主任郑明典解释,降雨、云量改变,都会影响温度。地球的范围如此大,平均值变动,代表极端值已出现极大改变。

而当旧规律被温室效应破坏、新模式又尚未稳定,使前所未见的极端天气频频出现。郑明典认为,去年多个极端天气现象难脱巧合,“但气温升高的趋势,提高了巧合的发生概率。”

成功大学台湾文学系教授陈玉峰将剧烈天气变化,传神形容为“鲨鱼齿牙般的震荡效应”,“这个剧烈震荡,使20世纪创建的气候方程序,统统不管用!”

随时窜出的“气候黑天鹅”,近几年来持续打乱老祖宗智慧写下的农民历,也使全台果树的生长,几乎全都乱了步调。

震撼1〉霸王寒流突袭 水果结冰再退冰

例如2016年的冬天,整个台湾仿佛洗了场三温暖。2015年12月中,台北还高达30℃;34天后,气温遽降至4℃,海拔仅800公尺的阳明山,降下大雪。中央气象局统计发现,1月24日,全台均温仅7℃的概率,130多年才发生一次。

家住内湖山边的冰店Ice Monster创办人罗骏桦,那天兴奋冲上后山玩了一顿雪,之后才意识到恐怖:“水果要温差大才会甜,但下雪,根本是‘结冰后再退冰’,比台风影响还大!”

他心目中最甜美的爱文芒果,来自屏东枋山。那是台湾芒果的南界,由于地形狭长邻海,海风的咸味更提炼出芒果的甜。但这七成居民靠芒果为生的芒果之乡,2016年就遭遇了两次的灭绝式天气突袭。

当地芒果农民合作社负责人陈明贤记得,1月23日清早,老农就拿著温度计奔相走告,“只有4℃!”大家都吓傻了,因为与枋山纬度相近的台东大武,1981到2010年1月均温是20.3℃。

但芒果的理想授粉温度是18℃,突来的寒流,冻掉正在抽长的芒果花,没掉的则变成结不出果的“空包弹”;少数挺过寒流,又被紧接而来、高达30℃的南风,烤成焦黑的“酥花”。

一株树,原本可结200颗芒果,最后只长出三、五颗。农会估计全乡减产五成,但算算农民领走、一颗芒果一个的套袋,陈明贤估计只有两成果实挂树梢。心灰意冷下,他告诉来台看货的日本贸易商,“免来啦,没芒果怎么看?”

结果物以稀为贵,去年,台湾芒果在日本百货公司飙出一颗台币400元天价。

震撼2〉强烈台风肆虐 农业灾损扩大

2013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报告指出,海水暖化,将使北大西洋和西北太平洋的热带风暴更频繁出现。而台湾,正位于西北太平洋风暴的路径上。

根据中央象局资料,近年侵台台风数量与路径并无明显变化,但强度提高了。1958年以来,平均每年1.07个强台侵台,“去年连续两个强台,算是特例,”但预报中心前主任郑明典警告,台风多了,强台数也可能增加。

去年第一个强台尼伯特,结构结实地撞进台东,等待收成的释迦全毁。第二个强台莫兰蒂,风场笼罩全台,擦撞南、高、屏果仓;9月底的梅姬是中台,但因为横贯台湾,在多处创下强风纪录。

比如南投埔里,是凹地,又有中央山脉屏障,“台中的东北季风都比埔里的台风大!”茭白笋农叶春田半开玩笑。但这样一个农业摇篮,2016年香蕉树却倒成一片,“风好像会旋转!”来自南投的农业立委蔡培慧瞪大眼睛,手绕圈比划著。

屏东枋山的芒果树也不例外,挺过了春天的寒流,却没挺过夏天的台风。

去年9月中,由于云系没被中央山脉破坏,强烈台风莫兰蒂扎扎实实撞进恒春半岛,枋山靠海的优势,顿时成了灾难。“种芒果25年,第一次遇到这么强的台风!”陈明贤惊呼。

他的儿子记得,当天风稍歇,父亲立刻带他和哥哥冲进果园,挥刀将所有折损枝条“剃光头”。

“我大概是全枋山第一个把果树枝条砍光的人,”陈明贤一边转动手臂、一边解释,当强风吹在茂密的枝叶上,会扭转枝条,造成撕裂伤;如果不紧急处理伤口,可能会引发细菌感染,然后蔓延根部。

由于砍枝后,果树要重新抽枝,会拖慢开花速度,所以多数农民态度观望;且根据以往经验,天气放晴后,伤枝会自然干燥,不一定要砍。没想到,雨一下就十多天,梅姬台风接踵而至,果树伤口恶化,枝条迅速掉叶、转黑。这时,多数农民才开始慌忙修枝,但果树已元气大伤。

往年12月,芒果树已完成三次“透红”(即指抽三节新枝,新枝为砖红色,故有此名),开出黄黄白白的小花。但跟著陈明贤在枋山山脚下芒果田绕巡,放眼却是一片绿,九成果树只长出第一节,稀疏的枝叶有如小平头,至少要比往年晚一个月收成。担心不敷成本的农民索性整园废弃,只剩一片锈色的倒树断枝。

震撼3〉暖冬打乱果树生理时钟

由于当机立断,陈明贤的果树已经开始第三次透红,进度遥遥领先。然而,他还有另一层担忧:暖冬。

当《远见》记者来到屏东,已是2016年隆冬12月底,过去此时均温约20℃,这一天却达26℃。人们穿著短袖,东北风微弱吹著,雾霾不散,远远看大武山仿佛隔了一层毛玻璃,原本锐利的山棱线,起了毛边。

许多论文指出,低纬度区只要升温2℃,就会导致农作产量下降。2007年,学者大卫‧洛伯(David Lobell)等人发现,气温愈高,玉米、小麦、大麦之产量愈低,估计1981年以来,暖化已造成每年50亿美元损失。

2004年,另一篇研究夜温与稻米产量的论文〈Rice yields decline with higher night temperature from global warming〉则指出,在菲律宾,干季(1月至4月)日最低温度每上升1℃,稻米就减产10%。

台湾增温明显,而夜晚增温速度又高过白天。1970年代,台湾平均只有70天的夜晚超过25℃,2000年后却冲破140天。

夜晚热,人可以吹冷气;对需要降温减少能量耗损的植物,却是致命伤。“植物晚上无法休息,就长不好,”郑明典解释。

去年这时候,陈明贤正在果园里疏花;这天,他却在家整理集货场。“12月还超过20℃,树叶根本无法‘睡觉’,怎么开花?”他没好气地抱怨。

原来,果树也需要冬眠。当气温逐渐下降,果树停止抽芽,叶片转为深绿,开始储粮过冬。待春天脚步近,果树便会苏醒,开始抽花。

暖冬打乱了果树的生理时钟。高温,使得果树以为仍然是夏天,很“嗨”地拼命抽芽,主干上满是乱窜的徒长枝,把开花结果所需的能量,全部都耗光了。

“今年大概2月才会开花,”陈明贤扳著手指算,时程比往例晚两个月,至少到6月,才有芒果上市。今年,“台湾最早上市的芒果”头衔,得让给枋山之北、受灾较少的枋寮。

看来,台北观光客眼巴巴盼了一年的爱文芒果冰,又要迟到了。

震撼4〉缺水危机 雨患寡还患不均

除了三大有感极端天气,还有一个酝酿中的隐形风暴——缺水。

三年一小旱,十年一大旱。2015年初,春雨不来,石门水库蓄水率创历史新低,新北市、高雄等八县市分区限水,许多人记忆犹新。2002年也曾发生限水危机,上万公顷农田休耕。

南投埔里的茭白笋农陈新豪记得,2015年,因涌泉出水减少,满田的茭白笋等不到水降温,农民们竟为了抢水,大打出手。

缺水,又碰到高温,而高温将造成更快、更多水分蒸发。国外文献指出,气温上升已使80年代全球作物所需灌溉量增加20%;若干旱持续发生,2050年全球主要作物将减产五成。

在台湾,雨,不只患寡,还患不均。

郑明典分析,1951年至今,台湾年雨量不变,降雨时数却每年减少三小时,雨量更集中,“毛毛雨少了,暴雨多了,对农作很不利。”

麻烦的是,降雨地区与时间也集中化。台湾西南部大粮仓,冬春干季愈干,甚至有沙漠化疑虑;夏秋湿季雨量增加,动辄豪雨。对需要稳定供水的农业,伤害无法估计。

极端天气变常态 全球都该正视

水危机,也是全球危机。农业是全球最大用水,占总用水量七成;将水用于发电,势必减少农业用水。联合国水组织(UN-Water)指出,水、食物与能源,环环相扣。“没水,就没粮食。水资源的争夺,比粮食危机更严重,”前农委会科技处长、台大农艺系教授卢虎生预测。

未来,还会有更多“气候黑天鹅”吗?2017年,强烈圣婴年后,全球理当降温,台风偏弱。但郑明典警告,全球暖化趋势已成,西太平洋海温持续增温,台风生成概率不见得会下降。

再看更远的未来,台湾气候变迁与未来信息平台推估,世纪末2100年,台湾均温最多可能再上升5℃;春雨将减少5%至15%,但夏季降雨增加10%至30%,干旱与暴雨将更频繁。

极端天气来了,便宜水果回不去了。卤肉饭从35元涨1%,差点被行政院请“喝咖啡”;水果价格长了两、三倍,难道,要请老天喝咖啡?

或许我们得开始习惯,极端,将成为新常态。在新常态下,台湾水果王国的封号已逐渐变调。

该怎么恢复?从宏观看,这是全世界气候变迁的问题;而台湾本身,则需要启动新的农业与消费思惟来因应。
【本文摘自远见杂志3月号;更多文章请上远见杂志官网
【立即购买远见杂志3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