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承璋

2015年底即便是暖冬,但走在夜晚的板桥火车站外围人行道上,冷风吹来,还是不免使人打哆嗦。

这一晚,一如往常地景色,却有不同的骚动,因为所有人的眼光,全都聚集在一只被绑在路灯铁杆上的哈士奇。有人指指点点,有人脱口说出最坏的情况:“它一定被弃养。”眼神透露著怜悯。

这一幕令人哀伤的是,又一只狗遭到弃养。

然而,坏消息中的好消息是,这只曾被人珍爱过的毛小孩,幸好是生在这个年代,因为它可能很快就会被认养。

近五年,认养率大幅攀升

摊开行政院农委会动物保护网的“全国公立动物收容所收容处理情形”统计资料表,对比2015年10月与5年前(民国99年),能清楚看到两件事情,第一是安乐死比率大幅下降,第二是认养比率大幅提升。为什么短短五年能有那麽大改变?

时间回到五年前,当时各收容所安乐死的比率,几乎都落在两位数以上,安乐比率最高县市更高达87%,等同猫狗遭捕抓进收容所后,几乎必死无疑。

但这仿佛暗无天日的地方,终于透出一道道光芒,褪去了永夜。

2015年10月份资料显示,不管是资源较为充足的六都,或其他县市,安乐率都较过去大幅降低,更有六个县市成功迈向零安乐死。

另一方面,认养率同时也突飞勐进。

2010年,各地收容所认养率惨不忍睹,百分比甚至只有个位数字,显示当时收容所的猫狗乏人问津。

但反观今日,认养比率动辄九成以上,甚至还有收容所创下认养率百分百的成绩,可见政府与社会大众,皆愈来愈关心流浪猫狗的议题。

中途之家咖啡店 认养兼顾营利

“会有这样的现象,有一大部分归功于动保团体。”生命关怀协会执行长何宗勋观察,2008年是一个转折点,在这之前无论是社会大众或政府,对于流浪猫狗几乎毫不关心,能安乐死的一定抓去安乐死,甚至收容所设置在垃圾场旁边。他坦言,“以前流浪猫狗讲白了些,跟垃圾没两样。”

2008年后,动保团体开始在各地发起社会运动,才让政府部门感受压力,也让社会大众深刻了解,流浪猫狗过去的悲惨处境,进而提高认养意愿。

对于流浪毛小孩保护的声浪,彷若海浪一波接一波。2013年由九把刀拍摄的《十二夜》,进一步使“领养代替购买”成为传颂的口号。从这一个时机点开始,全台认养率获得跳跃式成长。

品种猫狗声势,渐被流浪猫狗迎头赶上,也促使全台宠物店开始停止品种犬的贩售,所有猫狗展示柜一律换成流浪猫狗领养区,试图提升品牌形象。

不仅如此,近年来愈来愈多咖啡厅,不约而同地结合流浪猫狗的议题,成立中途之家咖啡店,以社会企业角度,兼具营利目的与认养平台,帮助无家可归的流浪猫狗,加快找到栖身之地,形成一股“认养经济”。

本期专访“浪浪别哭”“给我一只猫”,他们均是结合流浪猫狗议题而火红的咖啡店。另外,也找来流浪猫“黄阿玛的后宫生活”粉丝团经营者,分享“黄阿玛”网络爆红的过程。

看这些人如何搭上这一股认养热潮,除了创造商机,也把公益“做好,做满”,疗愈无数人的心。

【本文摘自远见杂志1月号;更多文章请上远见杂志官网
【立即购买远见杂志1月号

更多评论:草根影响力新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