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i草根影响力新视野╱记者梁璃月】

在西方社会国家,看戏是一种常态性的文化,甚至在戏院林立的英国伦敦,当地人还会买戏剧的演出票劵作为各种节日的礼物,因此,当地人很习惯三不五时和三五好友进戏院看戏。反观亚洲看戏的的风潮萎靡许多,因此许多从事戏剧的工作人员常要绞尽脑汁为戏剧制作预算奔波,因为单靠票房收入常不足以维持财务平衡。

以最近台北艺术节的戏剧“西夏旅馆蝴蝶书”为例,编导魏瑛娟虽然希望可以把著名小说家骆以军这一部小说搬上舞台,但在评估预算之后,发现会有很大的财务问题,因此她只能告诉自己,如果有申请到艺文相关单位的补助才进行创作。历经5年构思,很幸运的,她们有申请到补助,而且后来又受到台北艺术节的邀请演出,因此让她们有更多机会跟民众见面。

一出戏的成型得来不易,究竟支撑一位剧场编导持续创作的动力是什么?兴趣基本上是所有创作者往前迈进的最大的动力。魏瑛娟表示,因为自己非常喜欢这部小说里面有关字的情节,因此产生很强的动力督促自己让这个概念付诸实现。在骆以军的原著小说当中,文字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西夏是在中国中世纪左右建国,他们与其他多数中原周遭民族不一样的地方,就是他们有自己的文字,他们认为拥有自己的文字非常重要,因为这样国家会比较容易强大。魏瑛娟坦承,因为自己本身被文字充满力量以及想像力的特性所吸引,所以观众会发现在整出戏当中,造字成了很重的部分。

这一部小说45万字,编导尝试用330分钟,也就是5个半小时,透过戏剧演出的方式呈现,虽然总共分成上下两卷,民众可以分开来观赏,但不管在导演创作过程、演员排练,以及民众观赏时都是一大挑战。

除了补助收入,另一个财务来源就是售票,而一出戏要卖钱,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足够的吸引力。魏瑛娟总共邀集了10多位跨领域艺术家共同参与,结合戏剧、写真、影像、音乐、声响、灯光、空间装置、拼贴、物件等艺术元素,打造出一个三維对话的空间,就连舞台搭建人员都表示,这样的舞台设计在台湾还是第一遭,是很实验性的舞台风格,让观众产生一种另类的震撼感受。

这出戏一开始编导就自己设计了7个文字,在阳卷的时候安排一个西夏文字艺术节,让这些住在西夏旅馆的旅客借由看字猜谜以及男女辩论来探讨自己是谁、父亲是谁、自己从哪里来以及将往哪里去等身分认同问题。在阴卷的时候她举办一个台湾之光写真比赛,让主角透过这个比赛到7个不同颜色的房间摄影拍照,经历不同的环境进而思考台湾之光是什么?何谓成功?以及自己该如何自我定位?一个讲文字,一个讲视觉,所以观众在观看上下两本时的感官效果也完全不同,这是一种对照的表演呈现。

在台湾从事艺术工作并不容易,财务是所有创作单位都会面临的困难,虽然台湾推行文化治国,但以目前民众参与的热度来看,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养成足够的观众族群,撑起票房市场。

20140904_梁璃月_文创_兴趣是支撑创作的动力 谈“西夏旅馆 蝴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