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响力新视野 Dr. Phoebe
"英国和美国是用同一种语言被分开的两个国家。"(萧伯纳)
俗话说歪国,喔不我是说外国的月亮比较圆,反正别人家的草皮总是比较绿。崇洋媚外的心理在台湾随处可见,比如:补习班聘请金发碧眼的老师的薪资总是比黑头发老师来的高(即便说不定亚裔老师的经验更丰厚,资历也更显赫)、交一个外国男朋友一定会被投以艳羡的眼神(然后转过头去在网络上大骂你CCR或是ㄈㄈ尺)、甚至只要去国外喝个洋墨水拿个学历,就算是野鸡或学店大学也极有可能因此身价比台湾本土大学来的丰厚(延伸阅读:小留学生vs. ABC)。但是对于在美国生活过的人来说,反而会觉得许多在美国本土根本先决条件有够不优的普男,就因为回台湾而瞬间变成天菜,总会为此摇头感到好笑。但殊不知,其实美国人自己,即便有个大声公总统整天讲著美国好美国妙美国哌哌叫,崇洋媚外的心态可一点儿也不输台湾,甚至还有过之还无不及,今天就来聊聊美国人的哈英心态,在英文中称之为Anglophile(英语小教室:将这两个字拆开来,Anglo是指大英帝国、而Phile则是爱慕的意思,两个字结合起来,就是爱英人士,俗称的哈英族)。
不得不说只要是和欧洲主要国家沾上边,特别是万一还有一点口音的话,通常美国人都会带以半崇拜的眼神。其中又以英法为上上等,其次则是加拿大和纽澳,那麽就会瞬间矮入一杰(这里没有贬低的意思,而是美国人对口音都分不太清楚,但不知道为什么大英帝国崇高的地位在他们心里就是屹立不摇)。不得不说美国人对英国人真的有一种特殊的情怀,如果说对法国人或西班牙人的感觉代表著生性浪漫外加海鲜很好吃以外,对英国人就是有一种"本是同根生"的矛盾情愫。一方面我们拥有相同的语言,不用蹦啾而是哈啰,甚至因为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而许多文化的因子和建设,就这样镶嵌在美国历史里面。
受美国教育,英国文学是高中必修,从莎士比亚、珍奥斯丁、到狄更斯都是我们必读的文字。我在美国遇到无数个傲慢与偏见的粉丝(通常女性居多),可以把里面的完整对白近乎一字不漏的背诵出来,而每个粉丝也都在偷偷的期待著自己生命中(虽说不存在)的达西先生。读世界历史和美国历史这两门同样也是高中必修课时,日不落国的大英主义在十九世纪席卷全欧,其各个政策和主要君主也必须拜读。英国电视剧和电影也在美国受到极佳的评价,包括在我大学时期十分火红的Downton Abbey(几乎每三个女生里面就有一个是迷妹,曾经一度有一千多万的美国粉丝观看)、前一阵子狂扫艾美奖的The Crown(最后一季明年播出,令我十分伤心)、以及最近新出的维多利亚女王Victoria,也都在美国引起一阵风潮。同样都是说英语,可是英国式精致的用词和骂人不带脏字的对白,就是令人看得过瘾许多(用台湾的角度来说大概就像我们看甄嬛传那部每句对白都像红楼梦里的章节那种感觉)。
更别提到美国人对于皇室的爱戴,根据CNN和纽约时报的报导,美国人对英国皇室可说是为之疯狂的地步。无论是2300万人在早晨起床来看威廉和凯特的婚礼(连C都问我要不要早点起来看被我翻白眼)、甚至黛妃和查尔斯王子的婚礼,也是80年代最多美国人观看的新闻之一,一直到近期梅根哈利的婚礼、威廉和凯特的孩子诞生等就更不用提了。而黛妃的丧礼,也有著3000多万美国人观赏实况转播(我还记得当时人在美国念书,也一同观看转播)。欧巴马总统有一次在会晤查尔斯王子时,半开玩笑的说,"我觉得美国人非常喜欢英国皇室和其成员,甚至多过于美国自己国家的政治人物。"对皇室的尊荣重视可不会移爱复制到其他皇室上面,波士顿大学的历史学家Arianne Chernock就表示,"你不会看到美国媒体大肆报导日本天皇的大小事宜,我认为美国人对英国皇室的热爱是来自于美英特殊的,深根似的关系。"
对英国皇室的热爱,让美国对于英国人的刻版印象就是彬彬有礼和风度翩翩的绅士。根据YouGov网站的调查35%的美国女人都觉得英国腔具有无限的魅力,甚至有高达39%的美国女人说英国腔非常的诱人。但问起英国人对于美国腔的看法呢?只有11%的英国人觉得美国腔很吸引人(我不怪他们,连我都觉得美国腔并不吸引人)。英国Independent网站也对这个现象进一步分析,发现拥有英国腔往往就代表著在美国可以吃很开,其中一位英国男子说当自己把英国腔这项特点放在约会网站和APP上之后,邀约就源源不绝的来,而这些女生特别对他的腔调感兴趣,也为恋情打开了下一步的可能性(有没有觉得和台湾女生对美国男生的刻板印象有异曲同工之妙?)。
说一句老实话,以前我对于这些哈英族是没啥感觉的,甚至看待他们的态度就像看待台湾女生追逐真小留学生假ABC一样,说白了些就是这些人到底有啥好哈的我不明白啊!但在我去了英国玩一趟之后,彻底改观。不同于欧洲其他各国带给我的是新鲜感,在英国我却像是找到许多和美国文化中的雷同之处,有种似有似无的熟悉感。但和美国相比,英国又拥有更承受的过去,在历史的淬炼和沉淀之下,拥有金钱也买不到的事故感。比如:胜者写历史,在二战之后的美国崛起,导致于美国学生在读这段历史时,总会把罗斯福总统塑造成为带领世界走入光明的大英雄。但是也是到欧洲走一趟之后,我才觉得虽说罗斯福的贡献功不可没,但真正带领同盟国度过黑暗且坚持不放弃的,是英国首相邱吉尔。又比如,波士顿的剑桥学区固然美丽,世界一流的学府哈佛就是摆在那里,但是当我参访过英国的剑桥之后,才发现哈佛的创办人其实在当初也是剑桥的学生。从伦敦大城市到科兹窝的乡村区,从披头四到艾德儿,其历史和文化让我感到眼花撩乱,只恨在英国的时间不够长,并且斩钉截铁的告诉C,以后一定要再带小孩回锅。
再说,看完王冠The Crown还嫌不过瘾,不但追完Downton Abbey,连黛妃生前的访问都看,最近爱上Victoria维多利亚这部电视剧,陷得颇深还无可自拔。曾几何时,以前对哈英族嗤之以鼻的我,如今也不敌大英帝国的魅力,爱看英国连续剧、喜欢翻阅英国皇室历史、爱喝英国下午茶、以及迫不及待的想回英国去旅行。但我保证这不代表著我认为英国什么都好或政策一切都对,我觉得每个国家都有他的问题,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市井小民的生活,我相信都是优缺点并存的世界,比如他们的食物,真的就比较没那麽推荐(诚实)。
但英国文化,我还是会继续爱下去的(大心)。
PS…题外话:这篇没机会聊到英式下午茶的店家,来分享我的爱店Rose Tree Cottage,在《在地人玩美西》里面有介绍。我本身也非常爱喝英式下午茶,美国俗称的high tea,尤其在婚前派对Bridal Shower最为常见,一群女生带著英式帽子挺著小指喝茶,外加吃著假掰的小三明治和点心。我在洛杉矶也喝过好几家,但至今觉得最道地的还是洛杉矶的Rose Tree Cottage。老板是英国人,平日里也和英国大使馆有著密切活动,接待过不少达官贵人,更是曾经被布裘夫妇包场(他们还没离婚的时候)。连梅根王妃在和女王喝茶之前,也跑去这家练习英式下午茶的各项礼仪和喝茶之道。虽说这家有点跩,而且周边商品贵又不实用,但如果我真的想要感受英国氛围,还是会固定来这家报到(无业配单纯分享)。
(延伸阅读:英国美食大集合、英国伦敦的都市礼赞、搭程欧洲之星全攻略、欧洲旅行购买机票和搭程心得、相见恨晚:伦敦的夕阳、带著登机箱到欧洲旅行、英国小镇科兹窝、英国剑桥世界级的学府、英国住宿大集合、英国自驾游须知、伦敦秋吉尔博物馆、美国人的美国时间、美国亚裔是永远的外国人?、网络就医让她失去孩子、十大奥客病患生死斗、新冠底下的医疗趋势、疫情过后的旅游趋势、美国亚裔大不同、菜鸟新移民vs.归国留学生、如何融入美国的聊天文化、如何当个临时的在地人、美国的医师娘(上)、美国的医师娘(下)、ABC vs 小留学生 、美国约会网站大作战、)
加入Dr. Phoebe的脸书、更多Dr. Phoebe的文章、关注Dr. Phoebe的哀居
更多美国文化分析请看DrP新书<美国人的真正生活>,更多美国旅行信息请看DrP新书<在地人玩美西>!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