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响力新视野  肖霞客(旅游达人) 

离开曼德勒皇宫后,是前往玉石市场,已在第十三篇中介绍,而接下来要赶往马哈伽纳扬僧院(Maha Gandhayon Kyaung),且必需在10:30抵达,因要观赏千人托钵化缘的景象。当的士一路往南时,路上的景物似有见过,原来此僧院几乎与前天傍晚来欣赏乌本桥落日是在同一处,可见第七篇,没想到他们离这么近。这二处景点皆未于Amarapura(阿玛拉普拉),字面意思是“不朽之城”,是缅甸的前首都,现在是曼德勒市的一个城镇。阿马拉普拉西接伊洛瓦底江,南接阿瓦(因瓦)古都。贡榜Konbaung时期曾两次成为缅甸首都(1783-1821和1842-1859),直到1859年最终被曼德勒以北11公里取代。由于城市扩张,今天的阿马拉普拉是曼德勒的一部分,它是曼德勒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而在第十三章介绍皇宫时,也提到Amarapura是前一个首都所在地,敏东王当时以大象将皇宫材料以大象从Amarapura搬至现有位置,两地以现有交通工具半个小时就可到达。

马哈伽纳扬僧院是缅甸最大的教学寺院之一。大斋节期间,多达1200名僧侣聚集在这座寺院,为Amarapura的宗教氛围做出贡献。Amarapura最壮观的景象之一是僧侣们在早上施舍的时候。上午10:30游客可看到沿路排成一列的僧侣。总会有奉献者虔诚地布施给僧侣,作为获得功德的机会。这种布施,称为ponyi,是在没有僧侣一句感谢的情况下完成的(中文维基)。僧院位于乌本桥桥头,这里实际上是一所僧学院,在这里进修的僧侣数量过千,从10岁的小沙弥到60几岁的大住持都有,其中不乏大德高僧,因此也被称为“千人僧院”。每日上午10:30,僧侣们排著队抱著饭钵,安安静静地沿著僧院道路走来,拿著托钵,信徒会给予任何荤食或素食,甚至现金,僧侣不会拒绝。拿到食物后,会来到食堂吃斋饭,故称为“千人僧贩”,上千人排队化缘与进餐的安静场面,场面非常虔诚壮观,已成为曼德勒的知名佛教人文景观,也成为游客必看的景观,这场面让我想起老挝旧首都琅勃拉邦获得世界遗产称号,每天清晨沿路也有千人托钵化缘的景象,同样的在缅甸旧首都曼德勒在此僧院也可见到此景象。此外,曼德勒的古城、古寺、古建筑多,经过早上的参观,认为曼德勒也该获得世界遗产的称号,但需要政府积极争取。

当天到此僧院时还没有到10:30点,故还在僧院逛了一下,见到一座与金色僧院对面大学相似的高大时钟,是否大型僧院皆有此种高耸时钟,以提醒僧侣严控生活作息时间。在此僧院还可见到许多高耸的巨木遮蔽阳光,在路边与墙上竖有许多石碑,刻著看不懂的缅甸文,应该是经书吧!放在路旁以让僧侣可随时学习,或许也有捐赠者姓名吧。当时间愈接近10:30点时,游客挤满道路两边,一侧还拉起铁链,有僧侣维护次序,从游客的交谈中,发现有许多两岸旅行团带来的游客,欧美人士较少来缅甸游。时间一到,终于看到裹著棕红布的僧侣鱼贯而出,一开始是小孩,后来是青少年,再来是青年僧侣,也有少年与青年混杂的现象。僧侣裹袈裟,而并未露出右肩,最令人惊讶的是竟有裹著白布的小沙弥出现,身上还披著不同颜色的毛巾。不管年龄大小,皆是打著赤脚步行。此外,僧侣带著白色或银色的托钵,还会带著钢杯或瓷杯前行。路边的游客大多拿起手机拍照,但也有人拿著满带的食物,特别是糖果布施给僧侣,并发现年纪愈轻有获得愈多布施的现象,亦即小沙弥获得最多布施,我也不免俗的拿起现金放在小僧侣的托钵上。当然游客只准拍照与布施,不能伸手触摸僧侣,当天所见以游客而不是当地民众为主,故少见布施米饭与熟食。

整个托钵化缘没有商业化,这种秩序、安静和淡然让人难以忘怀。游客与信徒不会喧哗,僧侣获得布施后,也不会感谢,依然神情肃穆,不会左顾右盼,但会低头前行,且眼光不会与游客接触。整个化缘过程,约二十分钟就结束,估计约有二百人僧侣,也很少有三十岁以上的僧侣,故没有千人场面,但这无损游客来此见证众人托钵化缘的感动,据说目前会有众多游客来此观看,是旅行团而非僧院炒作起来。此外,根据旅游书说还可前往观看千人用餐场面,但因时间关系及不知何处参观等因素就离开,前往不远处的乌本桥观看,此时游客稀少,桥面上与游船游人稀少,果真来乌本桥通常是来看日落或日出。看完在乌本桥停留不到五分钟后,就驱车前往号称整座佛塔由玉石打造的“翡翠佛塔”参观。

在缅甸当地人心中,僧侣的身份崇高,男孩一生一定要出一次家,可长可短。但根据国外旅客对僧侣的访谈得知“游客有的很好,有的很坏。他们疯狂地、极度地拍照”、“午餐时间非常私密,但游客拍照,另我们很不安”。还好我没有去打扰他们用餐,近年来,缅甸一直在享受旅游业激增带来的效益,佛教文化是最吸引游客的特色。参观寺院是受欢迎的活动。游客的出现影响了僧侣的日常生活,尤其是来看他们吃饭的团体。僧院依赖捐赠,且大部分来自当地的奉献者。游客参观后通常不会向寺庙捐款,旅游业不一定会帮助到僧院。事实上,缅甸是小乘佛教国家,虽然对饮食的荤素没有限制,但僧侣要严格实行“过午不食”的戒律,因日西是畜生食,故每天只吃两顿,僧侣每天凌晨4点起床,早上5点吃早餐,早上6点开始上课。午餐时间是上午10点15分,僧人们端著钵步入饭堂,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开始安静的就餐,这些菜是提前准备好摆放在餐桌上的。把布施的点心带回僧舍分享。

印象中我是11点前才到的,当天一早已参观多景点,加上交通时间,不太可能是10点30到,或许与缅甸时差一点半已搞混了。不过,此行在阳光、巨树与红袍的互相辉映下,斑驳的光影照在道路两边的佛经石碑与赤脚的僧侣及游客的感动,也令我感到不虚此行,来此僧院虽未到其紧邻的佛塔中参观,但已算是此行参观的第9座佛寺,每座佛寺皆带来不同的感受与对缅甸进一步的认识,下一座翡翠佛寺还会带来何种感动呢?

ADDY2631

僧院内的大树,托钵的道路有此大树为僧侣遮避阳光

 

ADDY2632

僧院前的庭院有僧侣在此晒暗红色袈裟

ADDY2633

僧院的大钟,之前在金色僧院对面的佛教大学亦见此种大钟

ADDY2634

道路边与围墙上摆置佛经雕刻石碑,督促僧侣时时研读经书

ADDY2635

另一处围墙上的石雕,除佛经外,是否也有捐款名录?

ADDY2636

主道路上的两颗大树

ADDY2637

又见奉茶亭子,陶壶上有绿色盖子

ADDY2638

苍天巨木下,道路两旁已挤满游客在此等待,游客显得相当渺小

ADDY2639

游客在此等待僧侣出现,左边有铁链隔离,有许多两岸华人来旅游

ADDY2640

此道路上两边巨木,将阳光遮蔽

ADDY2641

僧侣赤脚开始鱼贯而出,左边著棕红布,右边小沙弥则著白布

ADDY2642

小沙弥披著彩巾,捧著大托钵,大多数游客在拍照,也有游客忙著送上食物

ADDY2643

目送小僧侣离开,年纪愈小获得的布施愈多

ADDY2642

青少年僧侣开始走出,可见带了一大一小的托钵,还有个钢杯

ADDY2643

青年僧侣开始出现,拿著一个大型银色托钵,还有个瓷杯

ADDY2644

年记最小的僧侣,获得最多的布施

ADDY2645

僧侣总是面无表情,鱼贯通过

ADDY2646

僧侣高矮不一,裹著僧衣慢慢通过,后面年纪较大的僧侣,还未获得任何布施

ADDY2647

僧侣总是面无表情,鱼贯通过

ADDY2648

僧侣高矮不一,裹著僧衣慢慢通过,后面年纪较大的僧侣,还未获得任何布施

ADDY2649

僧侣大多是低著头前行

ADDY2650

在年龄最大的僧侣中,有穿插年纪较小的僧侣

ADDY2651

僧侣愈来愈多,造成僧侣的脚步慢下来

ADDY2652

中午的乌本桥,游客稀少,没有车辆,游船大多停靠在岸边

ADDY2653

乌本桥湖边餐厅是破旧的茅草屋

ADDY2654

湖边贩卖炸的金黄的螃蟹,因卫生问题也就敬谢不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