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响力新视野(琪拉编译)

在香港一个闷热的夏日午后,杨奶奶的公寓感觉像个烤箱。空调开得最大声,但这间狭小的铁皮屋顶房间仍闷热难耐,屋内温度计的度数高达摄氏36度。“有时候热得我们根本睡不著。”她坐在一张既是沙发、又是餐桌、又是卧室的小床上说道,她13岁的孙子刚从学校回家,爬了九层楼才回到公寓,累得筋疲力尽,浑身大汗。

他们两人住在深水埗一栋没有电梯的楼顶结构里,位于人口稠密的社区。和附近许多低收入家庭一样,由于房租飞涨,加上公屋长期短缺,他们被迫住进临时住房,尽管香港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城市之一。对杨奶奶来说,保持凉爽意味著牺牲。夏天,她每天只吃一顿饭,这样才能负担得起给孙子开冷气的费用。

夏季,薄薄的墙壁毫无隔热效果,开裂的屋顶在暴雨中漏水,高温将空间变成了火炉。香港的亚热带气候湿度很高,让原本就炎热的天气更难熬。随著气候变暖,成千上万的居民仍然挤在比停车位还小的房子里,保持凉爽成了少数人负担得起的奢侈。

据估计,在这座半自治的中国城市,约有22万人居住在㓥房、“笼屋”或非法屋顶公寓。许多单元通风不良,没有窗户,蟑螂、老鼠和臭虫肆虐。这类住屋采用金属板等基本建筑材料建造,白天异常闷热,夜间也难以散热,与中国主要金融中心天际在线鳞次栉比的闪亮钢筋玻璃摩天大楼形成了鲜明对比。随著气候变化,拥挤的城市正变得越来越热。根据世界银行的报告,亚洲各城市的平均气温比周边农村地区高出5.9度。两个月前,香港录得史上最热的六月天。天文台警告称,极端高温事件正变得更加频繁、剧烈和持久。香港最贫困的居民首当其冲。在深水埗等低收入地区,建筑物密集,城市热岛效应减少了夜间降温,导致夜间气温升高。

ADEY2296

图片取自:(示意图123rf)

尽管香港是一个富裕发达的城市,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公共住宅体系之一,但仍面临宜居、便利住宅的严重短缺。根据Demographia国际住房负担能力调查,香港已连续14年被评为全球最难负担的住屋市场。

香港政府告诉CNN,他们决心透过增加公共住宅供应来解决住房品质低劣的问题。当局计划在2027-28年建成3万套轻型公营住屋,并表示已有超过2.1万套过渡性住房建成或即将建成。

香港居民对这样的承诺并不陌生。自1997年香港回归中国以来,历届政府都誓言要解决房地产危机,但香港仍面临住房短缺和高昂屋价的困境。

“这纯粹是公共住宅政策的失败”香港大学经济学教授黄伟雄表示。一个主要问题是,租户在收入增加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被要求搬离公共住宅。由于香港缺乏可负担的私人公寓,即使达到中等收入水平的居民希望搬离,他们仍然坚持住在公共住宅。这阻碍了新申请者入住,并将低收入居民推向私人租赁市场。真正需要的人租不到房子。他们不得不寻找其他类型的住房,所以他们只能找到品质非常差的㓥房。即使在危险且通常违法的条件下,租户通常每月也要支付超过3000港元的租金。

资料来源:https://edition.cn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