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郭庭昱

秀传医疗体系最早把“微创手术”当做产业来发展,总裁黄明和兵分二路,除了成立微创手术训练中心,还有育成中心发展医材,期望软、硬件通吃。

微创手术从萌芽到普及,台湾医界都在第一时间就参与,许多医师到国外接受训练,将技术带回国内。但是,把“微创手术”当做一项产业来发展,秀传医疗体系跑得最快,幕后推手就是总裁黄明和。

最早嗅到商机
看好微创医疗潜力 瞄准亚洲市场

“他算是老顽童,对新鲜的东西都很有兴趣”,资深业界人士说,黄明和对新技术接受度高,台湾第一台手术机器人“宙斯”,就是秀传在2002年买进来,隔年,生产宙斯的Computer Motion就被直觉手术公司并购,已经卖出去的机器也不再维修,宙斯只能变成古董,供人参观。

虽然吃亏,黄明和依然看好微创手术是未来的大趋势。秀传亚洲远距微创手术中心副院长吴其翔回忆,他2004年去法国学习微创手术,黄明和陆续听到很多医师想报名,还要等半年才有名额,立刻嗅到商机并积极引进,终于在2008年与法国史特拉斯堡的消化道癌症研究所(IRCAD)合作,在彰滨工业区成立亚洲远距微创手术中心(AITS),成为IRCAD亚洲唯一授权、也是国际最大的训练中心。

近年秀传投资微创手术中心3亿多元,当然是看好微创手术的潜力。亚洲人口多、市场大,台湾的地理位置、医师素质都好,亚洲医师来这里学习,机票住宿费用比去法国节省40%,交通方便,不用调时差。8年来有4千多位医师在此受训,知名度已经打开,但是还在亏损阶段,过去一年赔二、三千万元,现在大约赔1千多万元,吴其翔曾开玩笑地提议,少办几次研习会少赔一点,“你唛管啦,我在了钱(赔钱)又不是你”,黄明和直爽地呛回来。

走进训练中心,这是定期举办研习的大本营,除视讯教学,观看开刀房实况;也配置20台手术床,可容纳上百位学员,提供动物、大体实际操作。实际进入手术教学室,第一关要学习“夹绿豆、红豆”,腹腔镜手术伤口小,要将20-30公分的手术器械伸进体内操作,必须灵活运用拇指、食指及小指,夹豆子只是最基本的训练,除了夹起、放下,还要在固定时间内,将10几颗红豆、绿豆分开,毕竟开刀时,时间宝贵,医师手愈巧、愈精准,病人术后的疼痛感大不一样。

“2008年开办时,大约一半是台湾人;现在外国人占了七成”,秀传微创中心研发部主任刘楷哲介绍。随著微创手术普及,秀传在2008年大约有3成的手术是微创,目前几乎所有手术都可以用微创来完成,包括肝、肾脏切除等,实务动刀时,约有七、八成是以腹腔镜完成,吴其翔补充。

秀传的微创手术中心除了人才培训之外,并采用全球医材大厂美敦力(Medtronic)、内视镜大厂Karl Storz的产品,来自各地医师的经验可与医材厂交流,提供改进建议,这些使用者需求是医材创新灵感的来源。于是,秀传再成立育成中心,将医师的意见商业化为产品,并与上银合作开发医疗用的机械手臂。总之,黄明和的规画,是将训练中心和育成中心做为微创产业的两大支柱,期望通吃软、硬件商机。

架设两大支柱
训练中心与育成中心各有目标

台湾产业的强项是资通讯、光机电集成,秀传的育成中心也朝此方向前进。例如和上银合作的“内视镜扶持机械手臂”,用在腹腔手术时,本来要由一名助手扶著内视镜,时间久了会累,镜头晃动影响萤幕视线,于是就在这样的需求下,开发出以机械手臂取代人力的扶持机械手臂,并已经拿到欧盟CE认证,中国则在申请中。

同属于非侵入医材(class one)的,还有“超轻型手术用3D显微镜”,用在显微手术,将影像以3D、最高放大27倍,显示在萤幕上,帮助医师看得更清楚,相对简单的应用如牙科的根管治疗、眼科的白内障手术(更换人工水晶体);较困难的嵴椎手术或神经外科手术。刘楷哲表示,今年底有机会拿到欧盟CE认证,已与美国大厂洽谈授权或技术合作。

秀传的微创手术及育成中心经过几年酝酿,已将产业发展及医学实务串在一起,但是,还需要更多政策的扶持,才可能带动医材产业起飞。

本图/文由“财讯”授权刊登,非经同意不得任意转载。
原文出处:秀传跑得快 通吃微创手术软硬商机 台湾早鸟》从一台机器人架起医疗产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