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父母与专家之间的分寸拿捏:那次我陪孩子一起成长的机会教育
文/侯刚本
那天晚上临睡前,葳随口跟我说了一句:“爸,客厅桌上是我写的剧本,有空帮我看一下……”;因著孩子学校某个活动,同学之间阴错阳差的工作分配,让他肩负这次编剧的工作。
在我的生活中,我很少跟家人讨论工作上的事情,虽然“编剧原理”是我在大学执教多年的其中一门课;只是我一直以为这些专业领域,理应和我的家庭生活呈现平行线没有交集。此外,加上我的家人既不会与没兴趣过问那些,属于我在学校处理的问题。然而,万万没想到借由这次特别的机缘,因著孩子的剧本意外拉近了我和孩子之间的距离。
在葳的心中,他从小“大概”知道爸爸是戏剧方面的专家,只是不晓得他老爸究竟“专业到什么程度”。当然,若以教授爸爸的眼光与标准,想必一个小学高年级学生初试啼声写的剧本,确实还是有“很大进步的空间”。
坦白说,创作的人都需要有一股强大的热情。只是对于一个学习创作的人而言,就算起初作品不甚出色,我也都努力试著不要去打击到一个学习者,面对创作的原初热情。面对工作的专业伦理上,这些年我在这个部份自有我拿捏的分际。只是当这件事情,发生在我自己孩子的身上时,此刻我所要面对的,不只是孩子对我专业咨询的需要;这背后,更交织著多年来父女之间如影随形的亲子关系。
说真的,葳的剧本写得真是不怎么样。可是,既是专家又是爸爸的我,如何以此双重身份指导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个剧本”,在不打击孩子创作的热情同时,还要顾及孩子的自尊并不挫伤他的志气,这件事确实让教授爸爸我费尽心神伤透脑筋。毕竟在学校里面对一般的学生,师生之间因为没有长年朝夕相处的必要,加上彼此非亲非故没有血脉亲情的关系,于是很多事情“公事公办”是很容易的。看来,孩子这次给我的机会教育,让我开始认真地思考:如何让一个小学生超龄明白并接受我的专业同时,还要能够发自内心彻底受教并从中得到应有的学习成果。
那天晚上,父女二人共同面对孩子的剧本,平心静气地促膝深谈。我原以为开始进入到青春期的葳,会摆出一付叛逆不屑的态度;没想到这孩子竟然可以在聆听爸爸讲评的过程中,没有半点不耐与半句怨言,心服口服乖乖听完老爸提点他的作品,并逐一讨论整个剧本必须炸碎重写的八大理由。说真的,一开始我很怕即或“理直气和”地给予孩子,来自父亲专业理性的咨询;没想到葳居然很有风度且受教地反省自己,关于整个剧本的不足之处,并诚恳爬梳出重写为何会更好的目标与方向。更令人动容的是,孩子经由老爸的解解经过一番思考沉淀之后,居然发自内心认真且尊敬地对我说:“爸爸,你真的是一个很棒的老师……”;为此,为父我深感欣慰与欢欣。
家庭,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宝贵的学校。尤其当家庭生活处处皆有可能是亲子共学的情境机会时;身为“戏剧专家”教授爸爸的我,非常荣幸透过这次难得的机会,陪伴孩子参与他人生中第一个真诚原生的创作剧本。葳说,“既然是自己费尽心思完成的作品,我就更应该要比任何人更加地善待它……”
葳,我的好孩子!
更多评论:草根影响力新视野
延伸阅读:
大学生回来了
【忠于本份‧平凡人生】文集《成长篇》
火车飞侠-回想当年春运…
其实,我们一辈子只做两件事
死亡哲学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