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响力新视野 黎松子

在豆瓣上有一个小组,成立于2020年5月22日,正是疫情严重泛滥的时候,目前成员有5万多人,名字叫做海归废物回收互助协会,简称海废,名字听起来颇有些自嘲的意味,又心酸又无奈。

只是这个组织是认真的吗?

  • 海归不香了,月薪几千块

这个小组下最热的帖子有:如果再来一次,你们还会选择出国留学吗?在国内疯狂担心失业;重新找工作还是读二硕?在国外工作一年后回国,薪资职场、环境落差太大遂回家躺下;在外兜兜转转,最后感觉无家可归;即使在法国工作,也干不下去了。

看来中国人到哪里都卷,现在的海归确实:很难评。

一边,海归回来做一份三五千的工作的大批案例现身说法,一边,各种网上求助要不要去某国某学校某专业。

大家对留学都不太笃定了。

堂哥家的孩子今年暑假刚刚出去,去读美高了,落地第一餐就花了30美元买了几份小食,还没吃饱。堂哥不是没考虑留学的投入和回报比,一个农村出来的生意人精打细算惯了,看到大批海归回来照样卷不动,心里也著急啊,但是儿子就一个,总想出去喝洋墨水,觉得外面的空气都是甜的 ,国内连高中也读不上好高中,能怎么办,去读美国高中了,其实先就读了国际高中,高二了,就一年都等不急了,非得润出去,才高中,未来还有多少年,堂哥虽说有钱,断供到不至于,但是这个无底洞的投入实在让生意人焦虑,果然,什么时候中产都是最焦虑的。

如今,国内人才之卷,很对海归也不得不流向三线城市,深圳市中心的中学招老师,最后录取的是美国常春藤学校、北大清华毕业的博士生,面对竞争激烈的一线城市,海归学历不再吃香,在猎聘网对应届毕业生选择工作最关键的因素调查中,“收入”和“稳定”分别排在前两位,占比高达76.92%和68.7%,相比一线城市而言,三线小城市相对是更稳定的。三线城市是稳定,但甘心吗?

学习 校园 亚洲人 泰国 吸引力 漂亮 女 类 组 青少年 女孩 肖像 女士 成人 坐 高中 人 外 青少年 人 朋友 户外 男人 随便 高加索 大学 书 快乐 年轻 学生 研究 教育 女人 美女 十几岁 笔记本电脑 文库 现代 学校 学者 高 电脑 可爱 青春 微笑 美丽 学院
图片取自:(示意图123rf)
  • 在国内卷还是在国外卷?

“海废”小组上有一个精华帖,叫做:说说你们在海外卷的事情2.0。里面超多回帖,各种现身说法,留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这个帖子的博主叫SAM,他的观点是职场没有peace and love ,很多人说办公室内耗不属于卷,是劣币驱逐良币,他不同意,卷就是卷,无需包装。他说大家觉得国内卷得厉害,很怀念国外生活,主要是因为没有在国外工作过,在国外的几年,都是校园时光,吃喝玩乐,party/road trip的日子,还有一部分工作过,但时间过短,仍处于公司周边人群,不触及核心利益(团体核心利益),几乎还没进入到卷的阶段,实事求是,华人能走进白人企业,本身硬件要相当硬,要混进管理层 ,那真的是要脱层皮的脱胎换骨都不为过。回国之后,很多人在对比的是社会人/工作的身份 vs 学生时代,当然反差巨大。然而,无论哪里,学生时代都美好(相对地),因为没有利益冲突,没有业绩压力,没有问责制度。而海外的卷,其实在另一个的维度,卷的上面,更加涉及你的私生活,个人社交圈等,不卷是不可能的。

国内卷和国外卷的区别,大概国外的躺平是开车住联排房,保险水电一扣一个月工资没了,继续做五休二的上班,一年二十天年假,但是没钱出去玩。国内的躺平是三千工资,一千八交房租剩下一千二吃饭,牙齿痛了三个月实在受不了才去诊所,做个根管治疗最后还要用花呗分期。

跟帖上还有人说两种卷不一样的地方还体现在,国内卷主要是超长的没有界限的工作时间,还有无边无际的事物与责任,国外边界感非常清晰,职责也清晰,婚育上没有国内卷,但实际上也还是有卷的,如果大老板婚育,他就会偏向提拔同样已婚育的家庭好男人。白人圈的社交场,最受欢迎的人设永远是爱家庭的好男人/好妈妈,(尽管他们私下男女关系混乱)。

  • 进退两难的围城

这个小组下还有个投票:如果再来一次你们还会选择出国留学吗?只有500人参与,一个五万多人的小组,投票只有500人参与,看来大家对这个问题指向的价值核心不感冒 ,投票结果也几乎一半一半,似乎出了国和没出国,这个问题都没有讨论的必要。个中心酸,冷暖自知,跟帖第一项获得了最赞回应:对于绝大多数 没有神仙资源和家世保驾护航的普通人而言, 被社会毒打过,认清现实以后, 一开始就别出去, 或者 ,出去了就别回来, 才是唯一的正解吧 ,成人世界从来没有既要又要, 能选的只是哪种生活的底线更能接受。

这个问题,真正纠结的就是我堂哥那样的家庭吧,家里有点,但也不太有。如果家底不足还在出国,学生每一步都走在良心上,一步走错就是万丈深渊。

现在的留学除了多看看世界外,没有其他实质性的价值和收获,就是游学,只适合家底厚的挥霍一阵。家底厚的出来无论年龄大小,都还会有当地资源,所以出来后的生活也被安排得很妥帖,就是读读书看一看外面的世界,过两年回家,而已。心态从容,由于出国很方便,也不会有任何非得在哪里的执念。对于大多数家境普通的留学生而言,在哪里似乎就成了一种生活方式和前途的选择,而且通常其实还没得选,不得不留下或者不得不回去。

这边厢,留学生自己成立小组,抱团取暖,大吐苦水;这边厢,没出去的人也很有看法,认为留学生不过是侨情罢了,留学生并没有高人一等,反而不如国内的学生,不管你是本科还是硕士留学,因为实际上你都是避开了国内的残酷竞争,高考就不说了,国内保研和考研都不容易,23年考研报考四百七十多万,实际录取七十多万,接近1:7的比例,保研的话基本是班级前10%,而出国留学,大部分就是有钱就行,一两年的水硕一大堆,躲过了竞争的留学生没资格被特别关注。看看,各穿各鞋,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

所以海废真的“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