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响力新视野 文:田卡 Photo Credit: dangquocbuu @ pixabay by CC0 Public Domain

又快到大陆的高考(大学入学考试)时间了,教育不平等问题又被很多媒体拿出来讨论。大陆的教育不平等问题存在时间很久了,但仍不时被媒体拿出来炮轰,可见问题依旧,没有丝毫改变。这些讨论重新唤起我心中的痛。

为什么?我曾是一名来自河南省的学生。生于农村,长于小镇,在一个中等城市(河南南阳)完成中学教育,在大陆的一所重点高中(华南理工大学)获得高等教育。看似顺畅的求学道路,现在想来却有太多伤痛。

因为不平等的起跑线。我生于农村,别说和那些超级中学的同龄人相比了,就是和县城的学生相比,能接触到的教育资源也是先天不足,存在著天壤之别。为此,家人付出巨大经济代价,把我送到南阳市区的私立中学读书,以跨越城乡教育资源的巨大鸿沟。

但躲过此劫,还有更大的不平等在等著你。如果你以河南考生或者山东考生的身份参加高考,由于本省没有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考生人数又多,我们将面对极低的重点大学录取率。特别是河南,本省没有一所985高校,且仅有一所211高校。高校在录取学生时,地域是很关键的参考因素,往往会把过半名额投入到高校所在省市,即使是那些拿著教育部教育经费的国立大学也如此。这是极大的不公平。以我参加的2008年高考为例,河南的一本(重本)录取率仅有3.23%。如果说由于中国的国情、经济实力等因素不允许采取以考生比例或者其它公平的方式录取学生的话,如果说一些大学的经费来自所在地市因此需要照顾本地生源的话,那么至少国立大学不应该如此严重地向本地生源倾斜。

鉴于大学教育对人成长的重要性,高等教育资源的不平等分配会带来很多负面影响。高等教育资源不足地区的考生有更少的机会获得成长,而这些地区往往又是经济落后的地区,经济落后愈发教育资源不足,教育资源不足愈发人口素质低下,人口素质低下愈发社会、经济难以发展,如此导致的恶性循环将加剧地区间、城乡间差异。

从小的方面讲,由于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在河南、山东等省份是如此稀缺,这里的考生面临的竞争压力可想而知。于是,为了挤过独木桥,大家不只要在课堂上做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更要在课下把大量本该用来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乃至休息、娱乐的时间投入到学习当中。记得我在高三备战高考的日子里,早上五点多爬起来,晚上十一点多才可以上床休息,天天如此。这样的后果是,即使这些有幸将大多数同学踩到脚下,进入重点大学的河南考生,也由于把大部分时间投入到了死记硬做问题多多的中学教材上面,而无法与其他地区考来的同学在综合素质上相匹敌,成了只知中学教材知识的“文盲”,不要说创新能力、想像力很差,连动手能力、反应能力等基本素质也落人之后。

据我在大学期间对同省同学的观察,他们大多走向两种极端:一种情况是继续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学好课本知识,以拿国奖为目标,其它的事情就不管了。之前冷酷的竞争环境造就的超强考试能力这时突显出来,给他们带来巨大优势,然而当他们毕业之后就会发现,社会需要的人才不能只会考高分;另一种情况是由于中学受教育经历所带来的巨大创伤,他们对整个教育体系产生极大不信任,在大学里极力摆脱此体系的控制,完全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然而这种不信任会成为这些学生继续读研究生/出国留学的心理障碍。

河南的孩子何时才有春天?

更多评论:草根影响力新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