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康健杂志201期 整理/张静慧、李宜家 图片/陈德信
台湾的医疗体系极端不平衡,偏重医学中心跟诊所,中间的地区医院、区域医院都空的。每个人都知道有问题,但是都不愿意处理。《全民健康保险法》第44条有两个规定很重要:家庭责任医师制度、转诊制度,法律明明就有规定,可是没在执行。我常说,法律是要给人民遵守的,不是给人民参考的。可是今天政府却带头犯法。
最理想的医疗环境就是论人计酬、家医制度、转诊制度。台湾医疗最大、最急迫的问题是论量计酬制度。论量计酬让医疗效率不彰,让医院不是采取对病人最好的治疗方式,而是对医院获利最高的。医生用最简单的方法把病人医完却赚不到钱,要让病人很凄惨,一下洗肾、一下用呼吸器、加护病房多住几天,才赚得到钱,那不是很好笑?所以一定要改,改成论人计酬,医生要让民众维持健康,才赚得到钱。
台大医院看感冒,很奇怪耶
家医制度是让每个人都有专门的医生,再来医院要分级,有诊所、地区医院、区域医院、医学中心,不是动不动什么病都到医学中心,每家医院应按照它最适合的运作模式运作。大医院看感冒是很奇怪的,台大医院门诊看感冒是干嘛?
病人为什么要去医学中心?因为没有转诊制度。为什么没有转诊制度?因为没有家医制度。就是环环相扣,没有家医制度就没有转诊,没有转诊就一窝蜂挤医学中心,病人就像无头苍蝇一样逛医院、没有管理,耗损大量资源,都是问题。
台大医院曾经有一个案例,90几岁的老人死前在台大住了5次,每次都住不同病房,给不同的医疗团队照顾,不舒服就逛医院、挂急诊,哪科有空床就送上去,下一次又来。这样浪费钱,效果又不好。
病人来不了医院,就让医生去病人家
现在医生不习惯去病人家看病,不要忘了,50年前医生还是这样做的,那叫居家医疗,后来医院化,现在希望慢慢改回来。
我当市长后,从中低收入户开始推家庭医师制度,有两种方式:一个是医院型,很多人健康状况很差、住在没电梯的5楼,没办法到医院,市立联合医院家医科医师可以去看他。
另外一种是社区型,鼓励开业医师组团队去看社区里面的中低收入户。这两个制度在试验,跑跑看效果怎么样再说…
【全文未完,完整内容请见《康健》201期】
延伸阅读:
专题报导/改变,为更美好的医疗奋战!
黄达夫:25年下来,我完全失败了!
2015民众医疗态度大调查:过半民众愿意调涨健保费
陈佩琪谈家中大小亚斯伯格/柯文哲安慰我:“放心,儿子长大 就跟我一样了啦!”
从陈佩琪的眼中,看见柯P
※更多精彩报导,详见《康健杂志网站》。
※本文由康健杂志授权报导,未经同意禁止转载。
更多评论:草根影响力新视野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