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於美國政治人物與領導人來說,矽谷企業家的支持與風向,固然是影響社會大眾的關鍵指標,許多人也認為矽谷菁英對於政策的意見,通常是獨立且不具一致性。然而根據外媒揭露,許多矽谷企業家正在私底下積極參與「聊天群組」,透過在通訊軟體之中的封閉討論,組織意見並試圖發揮社會影響力。
這些人既試著透過群聊,抗衡於經濟上主張加強管制的左派,同時也成為科技業走向右傾,配合美國總統川普政策與意向的重要養分。舉例來說,在通訊軟體 Signal 上所創建的聊天群組 Chatham House,正是影響著美國社會政治風向,隸屬於矽谷企業家私人聊天網路的典型案例。
隱身在科技政策背後,矽谷菁英的私密群聊
根據科技政治媒體 Semafor 主編 Ben Smith 的報導,Chatham House 在新冠疫情大流行的早期就開始運作,該聊天群組十分龐大,參與人物有美國企業家 Mark Cuban、Palantir 創辦人 Joe Lonsdale、Coinbase 前技術長 Balaji Srinivasan 等,一票知名矽谷科技界的菁英份子。
這些人在封閉群組中,每天針對社會平權、職場文化、職業道德等多元議題進行激烈辯論;隨著美國總統川普上任,Chatham House 開始轉變成呼應新政府政策,重新組織科技界意見與進行協商的右派聯盟。
白宮 AI 資深政策顧問,同時身兼群聊主要組織者之一的 Sriram Krishnan 形容,群組聊天已成矽谷企業家主流意見的「上游」,即便內容並非永遠談論政治,但卻是矽谷菁英們最重要的意見交流場所。
此外,科技菁英在群聊內所達成的共識,後續更會透過 X、Substack、Podcast 等平台或方式,對檯面上的美國政治和媒體發揮影響力。
美國文化評論家 Thomas Chatterton Williams 指出,如果是完全不熟悉矽谷科技業的外人,大概會認為每位企業家,在相關意向上全是獨立得出結論,然而事實卻是許多政策、建議的背後,其實都有著一小群人私底下的互相交流,有時甚至會涉及跟政治、新聞等,跟其他產業人士間的來往溝通。
逃避社群平台公審,閱後即焚無壓力溝通
另一項驅使矽谷企業家轉向私下聊天,而非社群平台以擬定政策共識的力量,即是通訊軟體的「加密」與「閱後即焚」功能,所帶來的高度隱私性。
Sriram Krishnan 說,在社群媒體容易遭到「公審」的「軟威權主義」時代下,擁有足夠隱私性的群組聊天,促進了美國政治氛圍的轉變,例如矽谷企業家的群聊內容中,偶爾會出現於現今 X 平台上,根本無法提及、討論的敏感事物。
另一方面,對於某些右派人士而言,社群媒體所帶起的強烈集體共識,已經轉變成一種日益增長的厭惡,此時 Signal、WhatsApp 所提供的閱後即焚功能,反倒成為了一種解放言論的力量,甚至可以避免秘密遭到外洩,逃避並表達對主流媒體的恐懼和蔑視。
各種重要與有趣事物,全都在群聊中發生
在 Ben Smith 訪談大約 20 位群組參與者中,許多人都對群聊空間懷抱真誠情感,並且相信他們所討論的內容具有潛在價值;亦有成員形容,矽谷菁英的群聊就像 17 世紀啟蒙時代的文人共和國,或者歐洲的沙龍文化。
尤其在新冠疫情初期,當社會開始對於疫情嚴重程度、防疫政策等,展開兩極化的健康議題辯論時,這些封閉的聊天群組,成功取代 Twitter、Slack,成為了抱有不同意見的人士,得以大膽採用的溝通選擇。
科技創業家 Erik Torenberg 說,回顧疫情擴散的 2020 年,當時的人們大多感覺社群平台只能擁有「一種聲音」,如果有些人不同意某件事,封閉的群聊搖身轉變成一個安全空間,讓他們能夠展開辯論、資訊分享,甚至是達成共識,並明白自己並不孤單。
美國時事評論員 Noah Smith 更表明,群聊正在成為矽谷科技界內,所有重要與有趣事情所發生的地方。
不談川普、只談挑戰,觸及底線建立價值
同樣在疫情期間,白宮 AI 資深政策顧問 Sriram Krishnan 於 WhatsApp 上,跟矽谷菁英們共同創立了名為 Build 的聊天群組,隨後一年內類似的群聊竟然多出了十幾個,討論議題涵蓋工程、設計、專案管理及人工智慧等各個領域。
根據群聊參與者的說法,即便群組中的聊天涉及政治,但卻很少直接提及美國總統川普,反而大多圍繞矽谷領導者所面臨的具體挑戰。
舉例來說,科技業高管會在聊天中互相討論,如何處理員工提出的要求,例如有些人希望公司能夠將「黑人的命也是命」納入企業目標,或者實際支持企業領導人根本不太認同的跨性別者權利政策;此外,矽谷菁英也透過群聊,制定方法對抗進步派的舊金山地方檢察官。
外媒報導也指出,關於科技領域的聊天通常在 WhatsApp 上進行,至於政治聊天則會轉到加密程度更高的 Signal,且每個群組的詳細設定都有所不同,而它們唯一共通之處,大概在於每次聊天的結尾,都會堆滿許多無意義的表情貼圖。
此外,大多數的聊天參與者,通常會在發出「煽動性內容」之前,預先設定 5 分鐘的閱後即焚,至於整個群聊的目標,基本上是盡可能挑戰每個議題、每位說話者的底線,但又不至於觸及底線而讓各方翻臉。
值得信賴的對話,需要一定程度的隱私
回到由科技創業家 Erik Torenberg 所建立的 Chatham House,該聊天群組借鑑了同名英國智庫的觀點,認為一場值得信賴的對話,需要一定程度的隱私,這或許也是矽谷菁英們,轉向且認同群聊意義的基本精神。
即便隨著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加入右派,甚至直接站台川普,使大量被禁止的議題和內容,可以透過社群媒體 X 重新回到公眾視野。
但是 Semafor 主編 Ben Smith 認為,源於部分美國菁英群體,因為在公共空間中感到被人排斥,以及新保守主義共識下所開創的「大群聊時代」,並不會因此消彌或退出舞台,而是有望成為取代傳統智庫與論壇,未來科技產業相關政策與價值的原產地。
本圖/文由「Techorange科技報橘」授權刊登,非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
原文出處:揭密矽谷菁英私下互動,原來「群聊」正在改變美國政治與科技產業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