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响力新视野 图/文:韩悦
三、冰与火
这里的冰与火,是说两样塔城的美食。
冰是指冰激凌。此冷饮哪里都有,为什么单说塔城的呢?
来塔城之前,做了一些简单的功课,在美食这一块,认准目标、一定要过把瘾的首先就是冰激凌。到塔城之后,才知道在地人都不称其为“冰激凌”,而是“玛洛什”(俄语“冰激凌”的意思)。经过了解得知,19世纪末俄罗斯人将冰激凌的制作工艺带到了塔城,使用本地盛产的牛奶、土鸡蛋等优质食材,就形成了“玛洛什”这一塔城特有的美食符号。边疆小城,真是处处体现著融合呀!
一个傍晚,两位热情的阿姨带我来到了这家冷饮店。
也许是厌倦了日常生活中满眼的青灰色和白色建筑的缘故,来塔城的几日里,我对在地建筑广泛采用的这种铁锈红色以及红屋顶颇有好感。它们没有高大的耸立感,拥有的却是低矮的闲适与自在。
风情园有室内和室外两部分,里外都有一些铺著毛毯的秋千座椅。服务台旁,两位年轻姑娘在称重和包装已经做好的冰激凌,手上的动作十分敏捷。
玛洛什上桌了,四个暖黄色的小球,慢慢在融化。入口绵软、奶香浓郁、味道清甜,十分适合分享。微躺在秋千椅上,仰望著天空中夕阳播撒的光影,品味著玛洛什的凉爽,该是夏天里美好的定格。
如果肠胃还允许,再来一杯酸梅汤吧。塔城酸梅汤的特点之一是杯底有很多新疆特产的果料,可以一会儿用吸管喝汁,一会儿用配备的长柄勺把熬煮好的山楂干、杏干等捞出来吃掉。浓浓一杯下肚,酸酸甜甜、余香缭绕。
说完冰,该说火了,即热饮。它的名字叫——奶茶。
谈到奶茶,自然是台湾珍珠奶茶的名气大喽。在记忆里,台湾风味的奶茶经常是伴随大学时代我们的休闲饮品;而我所认识的塔城的奶茶,则是在地人的必备早餐。台湾与塔城,相隔万里,同样名称的食物,对比起来应是有趣的。
塔城人煮奶茶的神器——珐琅搪瓷壶。
在在地的一户人家里,我拍到了上图。茶壶上的图案为树莓和蓝莓,颇具生活气息。巧的是,在户主家的小花园里,就种了不少供自家吃的树莓(在地人称其为“玛琳娜”)。
即便是壶体有“伤痕”,也不影响主人把它清洁得白净光鲜。这种搪瓷壶出了新疆可不好买到,比如在我的常驻地兰州,市场上就很少见,虽然我们都属于中国西部地区。当然,网购就另论了。
塔城奶茶的原料为鲜牛奶和砖茶(由茶叶、茶茎、茶末蒸压而成,外形像砖块),煮奶茶时,先将砖茶捣碎,放入搪瓷茶壶中熬煮(一般1个小时),然后加入牛奶,沸时用勺扬茶,当茶乳交融后,除去茶叶,加盐,即成。
这样的奶茶似乎还不够吸睛,那,拿什么来装点你呢?台湾用“珍珠”,塔城这边用“奶皮子”。它是这样诞生的:先把购买的鲜奶用小火煮开,牛奶上面就会结出一层黄黄的膜儿,是为奶皮——牛奶中的营养精华,吃起来香甜油腻;再把奶皮单独留在碗里备用,倒入滚烫的烧好的奶茶后,就成了塔城人最爱喝的奶皮子茶!
在外面随便找一家回族人开的餐馆吃早餐,除了上图的奶皮子茶外,还可配上牛肉饼或菜饼,咸香可口亦管饱。
虽然这样的早餐不是我的日常,但在塔城的那几日里,我完全没有排斥感,反而觉得很习惯。
四、晨与夕
以北京时间为标准,说说我在中国自东向西三地生物钟的变化:南京,清晨5时自然醒;兰州,清晨7时自然醒;而到了塔城,则推迟到了9时左右。因此,塔城人的早餐及工作时间要在上午10时以后了。早晨起床的时候,我总有一种睡了好几个小时懒觉的感觉……
到了傍晚,看看手腕上的表,再望望天空,直觉是:这太阳怎么落得那麽慢呢,几点才会天黑呢?
因为地势开阔,在塔城你可以看到地平线,自然,看夕阳的时间就会多一些。
(北京时间21时16分的清真寺)
(21时19分的街景)
(21时24分的小城居民楼)
(22时07分的市郊)
(22时16分,我与云朵的游戏,抓住“蓬头小丑人”的鼻子)
绿与红、河与马、冰与火、晨与夕,塔城,让人记忆深刻。这座边疆小城,有自然、有历史,有交融、有美食,还有热情的人们。
一场难得的同学聚会,让我收获了许多:夜色市郊,是一位王姓阿姨开车带我去欣赏的,在交谈中得知,她前两年得了癌症,已做过两次大手术,死里逃生两回。如今她状态很好,乐呵呵地为我们当向导,讲到人生,她说自己看开了;每天清晨的早餐,是另一位彭姓阿姨带我们外地来访的四五人去吃的,她是原在地一位官员的夫人,每天骑著自行车行走在城市中……
所有的故事,回味悠长!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