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响力新视野 法兰瓷编译

伦敦动物学会研究所(ZSL Institute of Zoology in London)的一份发表在《自然》(Nature)期刊的最新分析表明,当大自然生态系统遭到人类破坏时,易携带如Covid-19等流行病原体的物种(例如老鼠、蝙蝠和其他动物)的数量会在受损的生态系统中增加,进而加速可能导致严重流行病的病毒传播。

这项研究评估了六大洲近7,000个动物群落,研究发现当人类将动物栖息地转变为农田或人类居所时,较大型物种通常会因此被消灭,反之,那些体型较小、适应力更强的物种却因而受益且大量繁殖,然而,这些生存下来的物种通常会携带著大多数可传播给人类的病原体。评估发现,在环坏被破坏化的区域里,携带传染病原体的种群数量最多增加了2.5倍,与未破坏的生态系统相比,携带这些病原体的物种比例增加了70%之多。

近年来,人类越来越受到来自野生动物疾病的侵害,例如HIV、兹卡、Sars和立百病毒等,特别是随著世界人口和消费量持续增加的情况下。自从新冠病毒大流行开始以来,联合国和世界卫生组织发出了一系列警告表示,全球人类必须解决一切疾病的爆发根源 : 生态系统的破坏,而不仅仅是专注于健康和经济状况。专家们在6月时表示,Covid-19的流行是“对人类发出SOS信号”; 在4月时,全球领导级生物多样性专家即表示,除非保护大自然环境,否则将来可能会爆发更严重的传染疾病。科学家们说,在自然系统遭到破坏的地区,疾病监测和医疗保健等方面需要更为加强。

HUYK48

伦敦动物学会研究所的David Redding表示,当人类将森林变成农田时,完全没有考虑到疾病的代价,无意间增加了人类与带有疾病之动物的接触概率。最近的一份报告估计,只要花费Covid-19经济损失的2%,即可有效预防未来十年传染病的发生。

啮齿动物和蝙蝠等物种能够在受到人类破坏的生态系统中安稳生存且携带最多病原体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它们的体型小、活动力及适应力强,并且可以快速繁殖大量后代。分析发现,栖息的小型鸟类也是诸如西尼罗河病毒和屈公病等疾病的宿主,在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栖息地中大多能够安然生存。

由于人类在未来几十年针对农业和城市土地的范围将继续扩大,因此我们应该在这些地区更多加强疾病监测和医疗保健。

Reference

Deadly diseases from wildlife thrive when nature is destroyed, study fi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