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响力新视野 黎松子
2024年开年,Sora的横空出世,给AI界又投下一枚重磅炸弹。
作为一位影视行业后期从业者的我,真的焦虑啊,上个星期本学期第一堂后期课,我跟学生分享了一句话,影视后期这行,入行即卷死,Runway Gen 2、Pika、midjourney、stable diffusion等等文生图、文生视频等AIGC智慧工具,已经让我们后背一凉了,如今这些工具还不断反复运算,比如Sora已经可以生成长达60秒的连续、稳定、高品质视频,那我们还拍社么片子,做什么特效,这些智慧反复运算速度还快,一个普通后期从业者,成为成熟的特效后期,没个三五年从业经验是不可能的,可是等你过了这三五年职业技能增长期,你体力又跟不上了,早肝死了。
比不了,根本比不了,可不入行就被卷死么!
打不过就加入吧,人们都担心硅基生命要替代碳基生命,那不如早点把自己碳基化了。
瑞典林雪平大学、隆德大学和哥德堡大学研究人员利用人体分子作为触发器,首次成功地在活体组织中培育出电极,他们开发的这种电子凝胶,注入活体组织后可以转化为稳定的软导电电极,有望在生物体中形成完全集成的电子电路,推进碳基生命的硅基演进。
好家伙,这不技术就来了么,以后人体自生就是一个积体电路了。
图片取自:(示意图123rf)
生物和技术的界限正在模煳。
过去,人们生产的各种传统生物电子学产品都具有相对固定静态的设计 ,很难与活的生物信号系统相结合,制出一段有生物活性的血管都难。在隆德大学进行的实验中,研究人员在不需要外部信号或者修改基因的情况下,把一种含有酶作为组装分子的凝胶注入到斑马鱼和药用水蛭体内,一段时间后,斑马鱼的大脑、心脏和尾鳍以及水蛭的神经组织周围形成了电极,这些动物即没有受到凝胶的伤害,也没有受到电极的不利影响。隆德大学医学院教授罗杰奥尔森解释说,通过对化学成分进行巧妙的改变,我们能够开发出可被脑组织和免疫系统接受的电极。斑马鱼是研究大脑有机电极的极好模型,一般来说,植入的物体需要启动体内的电路,需要正确的结构和成分,才能在动物细胞中成功应用,根据生物体的不同,还可以更改凝胶的成分,更好的导电,这种凝胶听起来像科幻小说,但研究人员相信,从长远来看,这种研究方法将在人体内实现完全积体电路,这可能会改变神经治疗的方法。过去,我们治疗神经系统的疾病时候,就发现这电波那电波对情绪、认知、行为的影响,将来我们也许就可以攻破脑神经系统的疾病了。在医学应用中,向大脑中植入电极有著巨大的潜力,可以帮助大脑实现对假肢的操控,甚至是增强记忆力,传统的电子材料会导致炎症或是产生疤痕,限制电极在活体组织中的工作寿命,这种材料自我调整产生的电极就不会有这些不良反应。
也许世界确实是硅基生命终将替代碳基生命,但是让硅基生命无限靠近碳基生命,还是让碳基生命自改造成硅基生命,感觉是科学技术的花开两头,齐头并进。过去我们都想让机器人无限接近人的生物特征,进而有人的思想、人的情感,现在我们也许可以改变一下思路,反过来进行。国内一个团队 ,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合成了一种基于桑蚕丝的复合材料,让电子皮肤能够和真实皮肤一样,柔软光滑,可以拉伸,有弱酸性,同时能感受到环境中温度、压力、湿度等变化,即使皮肤拉了口子,这种凝胶材料也具备自修复的能力,这种机器人的皮肤有人类的质感,如果搭载不断反复运算的智慧系统,那就是妥妥的以假乱真的硅基生命。如今,反其道而行之,我们可能向自身打一针凝胶,就自行长出了电极,前两年,马斯克的脑机接口实验曾经出了一次圈,可无论是脑机接口技术,还是利用脑深部电刺激治疗神经疾病,往往首先需要向大脑中植入电极,这个过程不仅具有侵入性,而且会用到与生物组织不兼容的刚性电极基底。后果是,电极周围很容易出现炎症,器件的性能也会逐渐受损。柔软的生物组织与坚硬的电极基底之间始终存在一道隔阂,既然植入电极存在弊端,我们就让生物体自己长出柔软的电极,将凝胶注射进生物组织之后,氧化还原酶首先出场,将生物体自身的代谢产物葡萄糖、乳糖分解,产生过氧化氢。随后,过氧化氢充当了聚合反应的氧化剂,在另一种过氧化物酶的催化下与单体分子反应,最终形成柔软、能够导电的聚合物凝胶。因此,不需要经过基因改造,也不需要对外部信号的调控,注射进体内的凝胶仅仅是在常见代谢产物的帮助下,就触发了电极的形成机制。
“几十年来,人们一直试图造出模仿生物学的电子器件;而现在,我们可以用生物学为我们创造这些器件。” 领导这项研究的瑞典林雪平大学Magnus Berggren教授点评道。
碳基生命和硅基生命的终极疑问,也许就是忒修斯之船的疑问。西元1世纪的时候普鲁塔克提出一个问题:如果忒修斯的船上的木头被逐渐替换,直到所有的木头都不是原来的木头,那这艘船还是原来的那艘船吗?如果碳基生命的每一个细胞就被改造、替换成了硅基生命,那人还是人么?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