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i草根影响力新视野╱记者林旻柔】

一日三餐!不管是哪一国人,哪一种文化,民众每天都面临“吃”的问题。然而,在台湾,最近食安问题频传,“食”的议题逐渐引起大众的关注;许多有心者开始探讨食物制造与环境的互连性,以及“吃”的方法所酝酿出的各地文化。

(图片来源/摄影师Gareth-Moon提供)

如何运用创新设计解决“食”的问题,不仅是社会关心的议题,同时也是迈向2016台北世界设计之都所关注的焦点;该计划下的其中一个项目,是邀请外籍设计师来台驻村交流。今年首批来台交流的以色列籍驻村设计师Ori Ben-Zvi、Maya Ben David透过不同的文化眼光,探究台北街头小吃与路边摊贩的千姿百态;除了食器的使用、桌椅的型态,及台湾民众对于饮食习惯的喜好等,都是他们探寻的焦点。此外,Ori Ben-Zvi、Maya Ben David表示,从摊商包水饺的过程、制作花生卷的机器,到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竹签,他们都觉得相当新奇,在不同的文化中传递不同的意义。

(图片来源/摄影师Gareth-Moon提供)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引发设计师“兴趣”的背后,蕴含了台北夜市文化中,人与食物、人与摊贩、以及人与人与摊贩间的社会链接,及在地饮食文化间的关联。本身具有社会设计与家具设计背景的Ori与Maya,透过观察台湾夜市摊贩、餐盘、桌椅等,运用创意思考,重新解构路边摊贩传统的饮食习惯。

(图片来源/台北市文化局提供)

Ori与Maya在台湾驻村2个多月,在体验及观察在地的小吃饮食文化之后,将我们一般常见于夜市的铁板凳、装取食物的塑胶篮等重新解构,延伸设计出一款再造后的桌椅。这款单人桌椅,不但轻巧不占空间,且全都来自夜市常见的素材,为夜市文化带来创新的便利性,也产生出新的食物体验设计。

以上两张图,便是Ori与Maya利用传统夜市摊贩使用的铁板凳、塑胶篮、筛子等改造而成、适合坐在夜市或路边摊吃小吃的桌椅,及相关的食物容器。两位设计师将这些创新的桌椅拿到临江街实际使用,并观察民众的反应;有趣的是,竟然有民众直接将与雨伞挂在上图的直立式摆盘中,不同的文化引发出的不同思维与反应,令这两位以色列籍的设计师啼笑皆非。

“食”是最贴近生活的的议题,驻村设计师Ori与Maya借由不同的文化、眼光,观察路边摊传统的贩售形式与心得,并实际操作,导入社会设计的思维;此外,他们也邀请台湾设计背景的学生,一同参与改善夜市的社会层面问题,用创新的角度,重新设计、解构食物容器、饮食习惯,并透过设计来解决当前的社会问题。台北迈向2016世界设计之都,透过国际设计师来台驻村交流,打开创新设计的国际对话机会,台湾也当在每一次的国际交流中,吸取国际的养份,发挥设计的能量,进而透过设计,以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更多评论:草根影响力新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