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响力新视野 Dr. Phoebe
心中酝酿好长一段时间想写一篇台美文化差异的旅游文,源自于每次回台湾探亲时,总会对于宝岛美丽的山水那一点也不亚于国外、亲切的风土民情、古道热肠的民情令人感到惊艳。台湾永远是我的家乡,在回台湾或是和台湾人一起跟团去旅行时,我才发现许多很有意思的反文化冲击。台湾和美国不同的文化背景,也造就出截然不同的旅游习惯。以下是我的小小主观观察和不负责任分析。
- 吃和买的无限轮回 吃够买够就好
和台湾人打招呼,从一个呷饱未开始。有吃没吃很重要,去台湾旅行,一天的行程大约围绕著吃打转,又可以说,基本上就是嘴巴没停过。从早上起来的豆浆油条、早上吃个点心、中午吃个盒饭、下午点个珍奶当作下午茶、晚餐饱餐一顿之后,还要再去夜市逛逛吃消夜,这才最在宝岛最接地气的旅游方式。点菜的时候也一定要拼命点到剩很多才不会失礼。如果逛夜市也可以逛一个下午或一个晚上,就是不停吃不停、买不停、杀价还价的无限轮回。如果跟台湾的旅行团去其他地方玩,吃得不好可说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没搞定极有可能遭到投诉。
大部分的美国人对于吃的态度,和台湾人对于民以食为天的精神可说是天差地远。一方面美国食物标榜的就是大到溢出来,一份很多时候都可以分两餐吃;另一方面美国人的旅行文化除非是Foodie饕客的美食饕客行,不然真的就只是吃一餐而已。举个例子来说,外国人在台湾逛夜市,很多时候可能吃一点、买一下即可,一个半到两个小时很可能都嫌太多。鲜少会觉得不停的吃跟买就是旅行的定义。
2.贴心 随兴的旅行服务
我觉得台湾的服务是真的让你暖到心里的贴心,让你在还没想到问题时,就替你前瞻性的想到问题、找出解决的办法,并且提供服务给你。比如入住的饭店,拖鞋、浴衣、洗发、润发、沐浴乳是基本配备,漱口水、发圈甚至是牙线、刮胡刀也都非常常见(啊不过我知道很多人,可能在看到的当下觉得这么高级,这么贴心,这么好,但最后用都不会用,而是选择全部带回家XD,如果入住两天还要把第一天那一份藏起来,好可以多拿一份)。至于在欧美住宿的时候,很多时候就只给你一瓶沐浴洗发润发三合一的一瓶从头洗到脚的东西,其他的请你自备。
在台湾跟团的时候,基本上就是一条龙的服务,早上醒来完全不必思考,跟著导游或领队就好。就连该买什么,好的向导甚至会告诉你来日本或是欧洲(或是任何你去玩的地方)这个东西该买哪个牌子(很多时候直接团购表就顺便递过来了)。团员和你基本上也会在那一两个礼拜全程都和你腻在一起,好的变朋友以后还可以一起约唱KTV还是卡拉ok、不好的话只能努力放耳塞装睡,好避免交集。
于是当我参加欧美团的时候,才发现很多时候旅行团只会把你从点A载到点B,其他时间就放你下来,让你自己摸索探险。吃饭很多时候也让你自理。自由时间你要去逛景点买纪念品还是在车上睡觉全都随你。至于该买什么不该买什么,则留给你自己去探险。
3.马不停的旅行步调vs 耍废海岛度假
无论是自助旅行还是跟团去旅行,亚洲客所排的行程往往紧凑且有效率,甚至被人称之为"行军式的旅行。"早睡晚起是常态,如果太多空闲时间还会被骂偷懒,或是为什么不利用时间顺道去买个土产?就算是去东南亚这种专门就是让你耍废度假的国家,通常旅行团也会安排 SPA、逛个老街、搭船看夕阳之类的各式各样行程。
反观我所看到的美国人旅行方式,都是非常耍废放空不用脑的行程。基本上就是找一个舒服的住宿地点,找一个幽静的海滩,看书或是晒太阳一个下午这样。我不知道为什么美国人对于海滩非常的执著,或许因为除了加州和佛州之外,美国本土其他地方很难得找到像样的海滩,所以都会想方设法的找海滩去度假。而更高级一点则会是夏威夷,想要经济实惠一点则会选择墨西哥或是加勒比海。就算真的自助去欧洲,很多时候也可能一个礼拜就待在巴黎逛美术馆、在塞纳河旁散步、躺在草地上吃棍子面包看夕阳等等等。
4.对大众交通工具的依赖vs对于自驾游的狂热程度
不少人在计划来美旅行的时候,认为美国和台湾一样,有著非常便利的高铁或飞机可以载你迅速地到达各个角落,但事实并非如此。除了美国既定的几个大城市(比如纽约、芝加哥或旧金山市区)以外,在美国没有车真的是万万不行。大众交通工具的接驳和租车的转换也并不便捷,因此大部分的人还是乖乖的选择开车。举例来说,开车从旧金山到洛杉矶必须花费5-8小时不等的时间。我永远记得,有一年回宝岛的时候,决定和C到宜兰玩。而在我们完全没有车的状态下,顺利搭乘了客运,并且靠著饭店的接驳车到达住宿地点,途中还顺势玩了礁溪老街。这便利性让C啧啧称奇,也再次见证了宝岛的贴心服务。
美国人对于自驾游则是有特殊的坚持,几乎每个人在小的时候都会跟爸妈长时间自驾到某个地方,有时候一开就是八九个小时,仿佛坐车不坐到天荒地老就不是真正的自驾游。美式公路旅行Road Trip更是在疫情过后变成了新的流行趋势,但却也是最接地气玩美国的方法。
5.千禧年代 战后婴儿潮怎么玩
根据Atlantic杂志的报导,在新冠疫情爆发之前,联合国估计有大约20%的出国旅客都是来自于千禧世代(现在21到39岁的族群)。而根据Groups Today的报导,有一半以上的战后婴儿潮(相当千禧年代的父母,现在接近银发族年纪的族群)基本上都会选择美国国内旅游,其中又以和孩子、孙子出游为他们的最大乐趣。不过可别以为他们会亏待自己,毕竟他们一年里面大约会出去四到五次,算是相当频繁的次数。
6.觉得太无聊?来谈谈热爱大自然的dirtbag攀岩壮士
很多人觉得美国除了几个主要城市之外,地广物稀,甚至会让你觉得有些穷乡僻壤的味道。出了城市之后看的景致好听一点是大山大水,难听(或实际)一点就洪荒之地。只能说台湾因为地方相对小,城乡之间的距离也压缩的较小。因此感觉对台湾人来说,比较有兴趣的旅游景点似乎也都以大城市为主,国家则以日本为永远的首选。
而对于美国人来说,虽说也享受台湾城市的便捷和脉动,以及被美食所吸引,但我觉得与其带他们去中正纪念堂,他们或许会更喜欢去类似像千岛湖的这种不为外国观光客所知,但随手拍都是网美照的秘境。
美国人对于户外有多大的崇拜?这里我要和大家介绍一个叫做Dirtbag的词,如果从字面上来翻,Dirtbag叫做脏袋子,而在英文里面也代表著不修边幅或令人感到不愉快的人,还是个骂人的字眼。但是近年来却成为一个新的字眼,代表著对于攀岩壮士的一种称谓和尊敬。是说这些Dirtbag很多时候满身灰土,特别爱去那些风景壮丽且难以征服的地方攀岩。他们很可能好几天不洗澡、身上还有些臭味、而且通常也因为对攀岩的热爱而愿意放弃正职,转为全面旅游兼攀岩达人。即便如此,可别认为这些看似脏兮兮的Dirtbag一定很可怜,误以为整天在荒山野岭没饭吃还要跟人家讨债这样。如果你仔细看那层比指甲还厚的灰尘底下,很有可能会看到知名的昂贵运动登山品牌。如果真是如此,那很有可能你眼前的Dirtbag,在攀岩圈内小有名气,或是有一定的份量,也同时是拥有一定实力的KOL。
7.狮子会的善事旅行团 美国公益旅行崛起
美国在新冠疫情崛起之前吹出了一股新的旅游风气,就是将旅行与某种公益做结合。比如说,有人在在线捐款领养某个非洲国家的儿童,而这个时候这个基金会不只是让你领养,同时还会帮你安排个两个礼拜的旅行,让你和你领养的小孩见面,和他花时间相处,也带你四处逛逛,好让你理解小孩的生长环境。旅行不只是旅行,还必须和人生的某种更高一层的精神意义作搭配,才得以完整(同样是旅行的意义但这不是陈绮贞的那一首嘿)。当然如果想在台湾来点在地风格的做善事旅行团,我相信也有很多机会,可以和你区域的狮子会或扶轮社接洽谢谢(大误)。
你有经历过和你截然不同的旅行态度吗?最令你惊讶的旅行态度是什么呢?来留言告诉我吧!
延伸阅读: 美国国家公园全攻略、五点帮你对抗飞机延误、十个搭乘美国国内航班必看事项、 如何带著婴儿搭飞机、如何带著半岁以内的婴儿去旅行、第一次自助旅行就上手、第一次在美国自助旅行、十点美国租车须知、美国人的小费文化、搭乘美国国内航空须知、飞机选位的技巧、提升飞机上的味蕾体验、十种适合带上飞机的点心食物、五点小撇步帮助你对抗飞机延误、十个终极打包小撇步、美国基本低价经济舱、破解航空公司机位超卖、如何带著一岁以内的小孩去旅行
加入Dr. Phoebe的脸书、更多Dr. Phoebe的文章、关注Dr. Phoebe的哀居
更多美国文化分析请看DrP新书<真正的美国生活>,更多美国旅行信息请看DrP新书<在地人玩美西>!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