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响力新视野 文 钟艺

“共享经济”这个热词在最近几年时间里频繁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从Uber、Airbnb到滴滴、摩拜,从共享住屋到共享自行车,共享经济开始触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共享经济的历史代表是Uber和Airbnb,他们的模式是将物主闲置的资产拿出来和有需求的陌生人共享使用权。正如我曾经遇到的一个Uber司机所说,他有一份朝九晚五的正业,但在他上班前和下班后,他可以开自己的车接送乘客来赚一些外快。他并没有增加太多的成本,想做的时候做,没时间可以不做,这份副业的从时间成本和车辆成本来说,都大大优于专职租车。因为这样的低投入、低成本性,共享经济得以低价格进入市场,可持续的造福闲置资源拥有者和资源需求方。

然而共享经济在中国大陆繁花盛开的过程中悄然发生了变化。拿嘀嘀打车来说,很多的司机不再是空余时间赚外快,而是专职司机,甚至为嘀嘀打车这份工作专门购车。从前共享经济的低成本性因为这些“专门而特殊“的投入而逐渐被丢失,车主的成本陡然上升。为了维持车主的营收,嘀嘀打车开始了补贴计划。也就是这样,“闲置资源物尽其用”慢慢不再是中国大陆共享汽车的标签。

MOB

摩拜自行车是中国共享经济发展的另外一个代表物。摩拜自行车刚出现的时候,从使用者到共享经济行业都甚感欣喜,它不仅迎合了绿色出行的潮流、解决了市民出行的问题,还具有貌似较低的投入成本和能快速见效的回报。然而,当现在近30家共享自行车品牌涌入市场的时候,问题开始显现:车辆管理、车辆维修、网站运营、行政费用,这些隐性的成本在共享自行车投入市场之后变的难以小觑。 为了日常用车安全,投入市场的共享自行车都需要定期保养和检测,这就意味著大量的人工成本和时间成本的付出,这还只是在自行车被正常使用下所面临的状况。就共享自行车的实际市场情况来看,有意无意被损坏的车需要工作人员收回,被藏匿、加锁、摆放不当让城管没收的车辆需要寻找和“解救”,而这又会将大幅度提升运营成本。使用者素质的高低、城市规划中为自行车提供的支持性服务的多少,这些都是极大影响共享自行车运营的重大因素,也是不可把控的因素。在迷雾中快速奔跑的共享自行车,到底能走多远,这不得而知。

共享经济的热潮还没有散去,也许之后还会有更多共享经济的产物,然而共享经济到底能不能让参与到其中的成员都能分一万羹?这个问题难以解答。共享经济确实能优化配置社会资源,也确实能从资源优化中获取到利益,然而,共享经济规模化和市场化的背后还有很多隐藏的黑洞,它们正等待著共享经济经营者们去面对和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