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响力新视野 Dr. Phoebe
"享受当下,就已足够。每个瞬间就是我们所需,不必更多。"(德蕾莎修女)
在纽约住了四年以后,以为即将离开,因此我买了一本Eyewitness的纽约旅游书,和C约好每个周末都到纽约的新的区域去探险,当伪观光客。虽说当初两人都在纽约念书,但从来都没有像当时那样,努力认真的探索迷人的大苹果。无论是上东城、下西城、苏活区、还是布鲁克林区,都有著我们的足迹。最后发现C因为工作关系必须在纽约待上另外四年,我们才停止在纽约曼哈顿的宅旅行。
新冠疫情过后,旅行模式改变(延伸阅读:新冠疫情后的旅行趋势),在未来无论是机票酒店还是其他旅行开销,都有越来越贵的趋势,同时因为健康检查和安全检查的关系,旅行的时间花费也会比过去更长。我一向认为时间就是金钱,未来旅行的时间会被压缩,也是涨价的另一种方式。大家认为要回到过去的旅行模式得至少花个三五年,但完全不放松恐怕会把一票人闷出病来。适当的休息和放松对于任何人都非常必要。于是这篇文章来和各位讨论不远行出走以及不牺牲防疫品质的前提下,如何打造出达到放松效果的宅旅行Staycation。
先来定义一下宅旅行Staycation这个字,毕竟这个名词在台湾或是亚洲文化当中并不常见。我们往往对于度假旅行的看法就和工作思维差不多,觉得就是要在有限时间里面,玩好玩满才是正解。这也是我个人一向的旅行准则,总觉得我休假时间有限,尤其到新的地方去旅行,当然要努力把每分每秒都塞满才是王道,毕竟谁知道下一次是什么时候回来。但这样效率机制底下的旅行,往往在回到家之后累到不行。我听过有人把跟团去日本旅行比做行军、或是把去欧洲团比喻为打仗,基本上就是早睡晚起努力在十天内征服十二国,更不要提跟时差对抗一事。回来虽说拍了一堆照片,但也累到爆炸,觉得比出国旅行之前还要累。
于是宅旅行staycation这个想法便随之诞生。宅旅行的好处包括便宜(不用付机票钱)、省力(不用扛著行李在机场里面穿梭)、睡眠保证(不用和时差对抗)。新冠疫情过下让大家的经济都受挫,因此我认为很有可能掀起一阵宅旅行旋风。以下我根据Business Insider的报导,和我个人的观点,来和大家聊聊如何计划一个宅旅行Staycation:
- 决定预算:疫情过后大家的荷包都缩水,在美国光是失业率就飙高20%。因此就如任何的旅行一样,在不伤荷包的方式决定预算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 决定什么是让你最放松的事情:决定银两之后,接著决定让你放松的事情是什么,这个答案见仁见智,但最好列张清单出来,比如做SPA、逛街买包、和朋友聊天、把小孩丢包、和大自然亲近等等。如果不确定,也可以设想过去旅行的时候,什么是最令你回味开心或者是放松的片段?到异国风味十足的小酒馆、逛举世闻名的美术馆、漫无目的地在街上闲逛、等等。虽说这清单在肺炎过后的世界可能无法达成(比如你的预算不够去五星级饭店做SPA,或在台北漫无目的的闲逛可能会让你吸收过高的5),但有可能会告诉你让你放松的模式。就我个人来说,旅行中和家人相处的回忆以及见证美丽的风景往往是我highlight,但对C来说最让他放松的时刻却是旅行最不费力或最优闲的片段(无论是在街上闲逛或是坐下喝杯咖啡)。因此在安排Staycation宅旅行的时候,我会想办法安排自己亲近大自然,而对C则会想办法安排能够让他放空一个下午或睡一个很长的午觉。
- 放掉工作家事或任何"必做"清单:宅旅行虽说有不少优点,但最大的缺点就是容易一不小心就开始做你不爱做但却不得不做的家事琐事或杂事,做完之后才发现明明应该放松的一天却被拿来刷马桶。因此在面对宅旅行,得另外花费心思来保护这段得来不易的放松时间。
- 在自己的城市当观光客:在纽约当观光客的那段时间,我和C不小心发掘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历史景点,比如在哈林区见证黑人运动的历史(延伸阅读:纽约哈林区)、又或只是在上东城的Museum Mile发现多而又多听都没听过的博物馆(延伸阅读:纽约上东城的博物馆文化洗礼)。在我回台湾时,也同样比照办理,就这样第一次去爬象山、也第一次去看美的不要不要的千岛湖,其精彩的美景根本不输美国任何一个国家公园,而且还能在山中吃到野菜,饭后还有豆腐冰淇淋,光是这点就打趴美国任何一个景点区。因此推荐各位利用这个机会好好的走访居住附近的巷弄或是景点,说不定会带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
- 亲近大自然:身为大自然爱好者,我承认我偏心大自然方案多一些。一方面欣赏美丽的造物主创造总会令我感到放松,往往也能够忘掉一些之前的烦恼。但另外一个大推大自然的原因,就是能够避开密闭空间,进而达到社交距离。无论是骑單車、爬山、还是去郊外露营,都能达到类似的效果。
- 尝试没有做过的事情:拜加州宅在家效应所赐(延伸阅读:洛杉矶的疫情),我在防疫时期看到许多友人的潜能被无意间开发出来,从烤饼干、做戚风蛋糕、做肉圆、饺子或韭菜盒子等等,五花八门的创意令我叹为观止。就算不是烹饪,也看到各种有创意的加油打气办法:比如在地板上用粉笔写著Have a Nice Day的字样、做立牌插在房子前面感谢前线的医疗人员、和三五好友约好各自开车带著气球在社区里面绕境只为了祝某个朋友生日快乐等。让我看到创意无极限,但重点是大家都在尝试没做过的事情,只要有心尝试,都可成为你下一个宅旅行Staycation的灵感来源。
- 过完全没计划的一天:如果你跟我一样,在旅行时是行程控的话,那麽或许给自己完全没有计划的一天或是就是最好的Staycation宅旅行。有些人可能就会借此机会睡一天,但这也没什么不好,宅旅行的宗旨不在于做了什么,而是在于给自己一个放松放空的机会。
- 关掉手机电脑或是任何电子产品:在这个任何事情都讲究现实动态和自拍的时代来说,恐怕对某些人来说非常困难(包含我自己在内)。但是因著科技的发达和许多在家工作的选项,让不少人向我抱怨自己(或是伴侣)工作时间反而比没在家工作之前变长,甚至没有办法在放下手机的状态下好好吃一餐饭,只因为怕错过某一个重要的短信或email。我在NYU念书的时候,在医院门诊的经理每次到休假的时候,基本上就会人间蒸发,没有人知道她去哪里或做什么事,只知道回来问她度假度的如何,她永远会说非常好。但基本上休假就是休假,就算为自己休一天staycation,宅在家的假期也一样,没有义务告知,也没有必要随时待命工作。就算是Staycation的休息时间,也需要用心保护,免得被其他工作或琐事给占据。
- 去附近旅馆住一个晚上:这个先决条件当然是疫情趋缓下来,旅馆(无论是五星级酒店还是情趣摩铁)也非常注重社交隔离和客人的筛选(比如确认入住客人都有量过体温之类的)。在自家附近的旅馆住一晚是另一种Staycation的方式,有小孩的就挑有很多亲子设施的,没小孩就挑那种很假掰气氛的。无论如何基本上就是换一个环境让你自己放松,并且可以恣意把房间弄乱也不用担心要自己收十。
- 亲子专区A(丢包小孩两三事):对许多父母来说,只要能够丢包小孩,就是最好的宅旅行staycation XD。因此建议如果对小孩的理智线已经在随时擦枪走火的崩塌边缘,那麽适时的丢包小孩才是王道。有长辈的给长辈,没长辈的和其他妈妈友人轮流看小孩。如果上述两者都不行的话,那麽丢包给队友,让妈妈或爸爸放风半天一天也是不错的选择。基本上,这个世界上大部分的小孩都能丢包,但前提是父母得愿意放开。我对于丢包的底线就是在小孩没有被虐待的情况下有吃有喝,脉搏尚在跳动即可,其他有的全当作是Bonus,没的就不要强求。因此祝福各位妈妈丢好丢满,小孩一天没有你不会世界毁灭地球崩塌,只要小孩还有呼吸,一切就还有转圜的余地。
- 同厂加映亲子专区B(和小孩一起宅旅行Staycation):如果想和小孩一起宅旅行Staycation的话,其宗旨就和带小孩去旅行一样,不要怕麻烦,以及让孩子玩得开心为主要准则。这比起带小孩出国容易许多,不用担心时差(小孩睡眠不足当街骂骂嚎)和水土不服(直接在半路上给你大烙赛)的问题,一切就已配合小孩睡觉吃饭的schedule下,找出让彼此都开心的方式。在这篇Momsanity网志上提到事先利用英文字母来决定一天的亲子行程,比如选择英文字母P,那麽就来吃个比萨Pizza、画个小猪Pig(不是喜欢多人运动的那位),去附近的警察局看警车Police Car(我儿子最近超迷警车)、读篇 Phoebe的文章(大误)等等。就如同带小孩去旅行一样,有可能累的是爸妈、爽的是小孩,到头来就是换一个地方骂小孩或吼小孩。但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孩子玩得开心最好,若没有,那就当作下次staycation宅旅行的借镜也无妨。其他更多的亲子Staycation范例请参考这篇文章。
说实在的,美国的宅在家政策导致我不能去诊所上班,C的工作辆减轻,让我觉得过去这7个礼拜都在过Staycation生活。虽说我没有学会做肉圆或戚风蛋糕,但是倒是不小心多写了几篇换日线文章(延伸阅读:网络就医让她失去孩子、十大奥客病患生死斗、新冠底下的医疗趋势)、找到煮出一锅好肉燥的诀窍、炒了一大盘米粉回味乡愁、以及每个礼拜都带树宝去社区里面走走。这段时间让我之前如赶场般的人生按下暂停键,却也让我了解,就算没有国家公园或爬山步道,宅在家的生活其实也真的还不赖,甚至我觉得在未来回头看的时候,会想念这段悠哉的日子。
你心目中的理想宅旅行方式是什么呢?来和我分享一下吧!
延伸阅读:网络就医让她失去孩子、十大奥客病患生死斗、新冠底下的医疗趋势、美国国家公园全攻略、如何带著半岁以内的婴儿去旅行、第一次自助旅行就上手、五点小撇步帮助你对抗飞机延误、十个终极打包小撇步、如何带著一岁以内的小孩去旅行、:菜鸟新移民vs.归国留学生、留学的预备,虎妈的战果、虎妈放手的勇气、我的小胖老板、迟来的右边先生、患难见真情、远距离甜心、诊间爱情故事、
加入Dr. Phoebe的脸书、更多Dr. Phoebe的文章、关注Dr. Phoebe的哀居
更多美国文化分析请看DrP新书<真正的美国生活>,更多美国旅行信息请看DrP新书<在地人玩美西>!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