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响力新视野 文:陕红宇 图:Malte Appel提供

谈起德国,便会联想到康得、尼采、黑格尔、贝多芬、巴赫、莫札特等,那是一个大师辈出的国家。当然还会联想到奔驰、保时捷、西门子、SPA等,那也是一个制造业很强大的国家。而且,它是欧洲最大的经济体。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教育的支撑,今天让我们来了解一番德国教育的亮点所在:多样化的选择。访谈对象为Malte Appel,一位地道的德国人,在撒尔兰大学专修计算机工程与科学,目前在庆应义塾大学学习日语。

他提到要想成为一名德国的大学生,需要经历三个学习阶段,小学(4年),中学(9年),大学(3年)。其中中学教育的体系设置别具一格。对于每个德国学生而言,他们在中学时代有四条路可以选择。

中学分为两种,普通中学与专门中学。两类学校的共同点是都会提供6年的基本教育,但剩下的3年会根据学生兴趣、内容实用性等提供不同的课程。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普通中学的课程数量与内容要比专门中学多,而且在专门中学中也会提供两种课程,一种容易课程(easy course),一种难的课程( harder course)。总而言之,会提供适合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的课程,难度系数是:普通中学>专门中学难度课程>专门中学容易课程。

对于普通学校的学生而言,读完6年的基本课程后,接下来的三年学习会提供两种选择,可以继续留在同一所学校,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但专业学习是很宽泛的,很少有社会实践。另一条路是学生可以转学到真正的技能培训学校,学校会提供一些实习机会给学生。教学的内容更注重学生的兴趣与技能的实用性,例如计算机工程、经济等等。在这样的学校中学习,学生的假期较少,更多时间是在做项目与实习。简单来说,普通中学的教学更偏重理论学习,技能培训学校更注重实用性。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在普通学校读完9年后便可以申请大学,但读完技能培训学校后,申请的大学专业衹能是与你所学习的专业相关。如果想要申请其他专业,那需要在技能学校中在多读一年的书,补相关其他课程。

专门学校的学生读完6年的基本课程后,他们拥有三种选择。第一,转学到普通学校读书,但因为基础有一定的差距,转学会有难度。第二,攻读本学校提供的后三年课程。第三,学习一些实用性课程,也可以在企业中实习。他们大部分毕业之后的出路是进入相关企业工作,但更多时候需要参加一些国家认证组织的考试,并且拿到合格证书,才有可能拿到好的薪资。但重点是读完专门学校的课程不管是容易的课程还是难的课程,都没有资格考取大学。

大学的录取标准也主要是依靠学生的成绩来定,学生需要参加全国统一考试,类似于大陆的高考。对于那些成绩不是很高的学生,学校会根据当年的报名人数与录取人数来决定是否提供面试机会。如果学生成绩太差,也会选择重新复读一年,考取名牌大学。虽说与大陆的高考类似,但毕竟德国的优质的教育资源比较丰富,学生的竞争压力还是小于大陆的考生,甚至有些小镇的国立大学不需要任何要求便可以读。

访谈到最后他讲到,这样的教育体系有好有坏,一方面可以给学生提供多种选择,并且会更关注学生的兴趣所在,有些课程更注重实用性,这是极好的。但同时,这也会造成大的分离(separation), 甚至有时候学生也会面临一些隐形的社会歧视,例如如果选择专门学校的容易课程的学生,在出去找工作时,便会被人认为不聪明(stupid)等等。

个人认为,没有哪一种教育制度是完美的,但有选择和没有选择是两种不同的概念,有选择意味著多种可能性。因为每个人的天分(intelligence)是不一样的,有选择便意味著你可以在社会所提供的环境中尽可能的去发挥自己的长处,实现人生价值。而衹有一种选择,那便意味著自我价值是被忽略的,而且学习的动机更多来自外界的压力。多样化的选择,更会让学生明白学习的动机(motivate)出自哪里,是自己的心,那样的动力才叫真正的动力。

撒尔兰大学大学一角

更多评论:草根影响力新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