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日新(逢甲大学讲座教授兼跨领域设计学院院长)
因为工作的关系,最近读了前香港中文大学金耀基校长的“再思大学之道”,心中对教育的许多困惑得到局部的答案。金校长引用哈佛大学路易士教授(Harry R. Lewis, 2006)出版的Excellence without a Soul: How a Great University Forgot Education,他说哈佛忘记了帮助学生成长,帮助他们寻找自我、帮助他们寻求生命中更高的目标,帮助他们在毕业时成为更好的人。
路易士认为大学的教育责任是“使学生的脑和心一起成长,使学生成为一个学士与德行兼备的青年,他批评哈佛大学已自愿放弃铸造学生灵魂的道德权威。金校长认为,哈佛的问题绝不是重研究、轻教育的问题,而是大学教育中所提供的学问(知识)的性格问题。简言之,大学(特别是研究型大学)所重的“知识之学”,而忽视了“德性之学”。(再思大学之道p.29)
当今大学之道
中国古代的教育核心,胪列于四书五经的“希圣希贤”,直指教育的核心是做人的学问(道理),他认为中国古代的经书大多可被视为“价值之学”,并区分大学之道的古今之别:中庸原文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不论同意与否,古代的“封建”、“科举”这些早已被扬弃的制度,是以“德性”为基底向上堆叠处事与经世济民的大业。
金校长以反讽的笔触改写了当今的大学之道,在明明理、在新知、在止于至真。当前的功利社会在不明究理的评鉴、排名迷思中,以最“科学”的制度,将教育这个百年大业的船舵转向独尊知识的发展,“理”凌驾在“德”之上,“民”区就在“知”之下,因此“善”自然至聊备一格地服务了难辨真伪的“真”。
大学是一种社会制度,教育虽然于近年开始成为终身的追求,但教育系统扮演了一个社会中的关键角色。大学这座巨塔(不知是什么颜色的)享受了独特的地位与尊崇,近年来却因为浮现的各种问题,面临整个社会的扩大检视,当大学在人才培育、学用落差等务实的考量下饱受指责之际,还有更大的问题是学历(力)贬值中的动机与人格贬值。
另外一个大问题在于古有明训“言教不如身教”,却因为老师(不限大学与体制内)的“德”往往不足以怀远,背离了素书正道章第二对“道不可以非正”的向往。保罗说: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上帝的荣耀(罗马书三章23节),对人的期待难以寄望于个人的修为,只能寄望于由外而内的真实拯救。
台湾未来的警讯
真实的人应该都会谦卑!因为认识自己的有限,才会仰望无限,乃宗教心也。马丁路德改教五百年后,寄望于人性的出路,是越走越窄的。唯利是图的资本主义走到二十一世纪的困境中,康斯克圆桌委员会(Runde Tisch von Caux)深刻的宣言说到:“在经济决策过程中,道德价值是非常必要的,若没有道德价值,就不可能有稳定的商业关系与有生存力的世界共同体。”无奈,道德价值的必要性只停在脑、而难以落进心里,从教育到产业,道德的呼吁甚嚣尘上、却有如狗吠火车,因为人自陷于亏缺的荣耀中,却不愿选择上帝的道,自然难以圆自己的德。
亚特兰提斯是一座位于欧洲到直布罗陀海峡附近的大西洋岛屿,传说中拥有高度文明发展的古老大陆,最早的描述出现于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著作“对话录”,传说在公元前一万年遭史前大洪水毁灭。转换时空,在短暂记忆与浅层思考的时代中,道德的判断与追寻渐归虚无,不变的道横亘于古今中外,维系文明于不坠。全国工业总会许胜雄理事长公布2016白皮书时补上一个“缺德”,追加了2015年工总白皮书的五缺(缺水、缺电、缺工、缺地、缺人),提出台湾未来的警讯,在于缺德。缺德要补德,要回答“怎么补德?”这道难题,没有人能不答题!
本文由“基督教论坛报”授权刊登,非经同意不得任意转载。
原文请见:《日光之下无新事》亚特兰提斯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