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响力新视野 侯刚本 博士

印象中,早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有幸遇上了几位执教研究方法的优质教授。课堂上,这几位老师打开了我思辨的能力,学会思考的方法。说真的,对我而言,拥有这样的能力,实在是一份生命中,难得无价的极美礼物。

以前读书时,看到有关“研究方法”方面的课程,直觉印象总会以为,这是一门硬梆梆无聊至极的硬课。幸运的是,从硕士到博士的漫长修业旅途中,所有遇上不论是传授质化量化,甚至批判方面的老师,这些老师的脑袋一个个极为清晰,口才也出众超群;也正因为是这样,才能把一门原本可能生硬抽象的必修课程,透过他们讲述成生动有趣理性实用的课。正因为这些老师们的循循善诱,不但让我深爱研究方法相关的知识领域,同时也更加深一己钟情思辨的人格特质。

不论是做质化与量化研究的人都知道,“饱和度”是一场研究历程中,非常关键的时机点。也就是说,当量化研究的有效样本数,达到了信心指数的饱和点,研究者(团队)自然能从样本准确推论母体,找到研究命题的科学性与普遍性。至于回到质化论述的立场,一旦研究者所搜罗的文献或深访的个案,甚至切身实地参与观察,透过天时地利人和多方条件辅以酝酿,并酿出个中的饱和度时,整个研究的主题,同样也能找到相对主观的情境信效度。

日常生活中,也许质化特殊性或量化数字性的概念,必会随著人事时地物潜藏在因果脉络里;不论是好事或坏事,只要这事情达到了饱和度,后续就得有个或喜剧或悲剧的终局收场。从编剧布局的手法来看,饱和度也可以算是一个事件的“亮点”或“爆点”。

人生如戏真枪实弹的舞台上,我们每个人都得从众多悲喜交集的亮点与爆点中,学著成长日渐茁壮。活到老学到老的是,如此生命经验的累积,它不单单是成年人需要透过它来学习;反观年少者更是要从生命的长河里,借着一次又一次地潮起潮落,一一走过细细品味。

话说我女儿葳葳,是个高度敏感纤细入微的孩子。加上一路走来随著爸爸见过闻过的风景阅历,让他总会在同龄孩子言谈思想中,不时制造诸多“超龄”的亮点与爆点。某日他问我何谓“饱和度”?长年修习语艺的父亲突然灵机一动,试著想用引导启发的方式,听听一个15岁的孩子,怎么去看待某个研究方法中,学术工作者常常挂在嘴边的专有名词。且看小妮子眼睛咕噜咕噜转,煞有其事地想到一个说词便回我:“爸爸,饱和度算不算是一种‘够了’的意思……..”;语毕,我深深敬佩这位“15岁的哲学家”,竟然能够用他青少年的修辞敏锐度,找到如此贴近生活的解释。没错,“饱和度”正是“够了”的意思。完全正确,半点不假!

当万事万物在人世间,皆有潜在的规律与冥冥的定时之际;显然洞烛时机者必能在滚滚红尘浮光掠影中,总是清楚观见并准确计算“饱和度”的天时机缘。也就是说,不论是“人生的竞技场”或“应对的交际场”上,只要是谁先练就了洞悉饱和度的慧眼,那人必能成为场上少数几位,赢得先机胜券在握的成功者。

 LCJ

图:葳葳说得没错,饱和度就是“够了”的意思!

 

延伸阅读:

《人间剧场136》猪队友的真面目

《人间剧场135》那就别担心

《人间剧场134》锁住坏心情

《人间剧场133》爸爸,你必须学著认清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