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草根影响力新视野 鲁力立

2011年,在第48届金马奖颁奖礼的角落,有一个略显稚嫩的团队和一部略显青涩的电影:它获得了最佳新导演、最佳女主角、最佳新演员以及最佳原创电影音乐4项提名,最终由其“90后”的男一号摘得第48届金马奖最佳新演员的桂冠。它没有大场景,没有名演员,却凭借真实而清新的青春气息获此殊荣,上映一周票房就突破1亿新台币。它,就是《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

细节真纯风格清新
这是一个俗套的青春故事,但俗套得令人动容:它用真实的故事、细腻的情感、清新的风格勾起了每个人青春的回忆。 它是所有青春的写照:男生们都在年轻时同时痴迷漂亮女生,女孩们也都幻想校园中最帅的白马王子。晚熟的男生在性与恶作剧中释放躁动的能量。无厘头的幼稚却正是成长的必经之路,而只有脸红心跳的校园感情才独属年轻。这种感觉依赖于影片的细节设置。譬如男生收集限量篮球卡的认真,避免身体接触女生用笔戳男生的嗔羞,以及大学男生对性和暴力的渴望,无一不唤起每一位观众岁月轻狂的回忆。

10年前,社会尚未如此发达,小县城更充满了信息时代未临的淳朴气息,爱情也更显单纯和含蓄。而这正辅助编剧与导演九把刀塑造影片的风格:清新、自然、淳朴。如今的爱情夹杂金钱和性欲,显得过于功利和赤裸。《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正与此形成强烈对比,在带领我们寻找青葱记忆时,更希望唤起迷失在现代都市中,已长大成人的我们寻回失去的真爱与心灵净土。

别样生活同样青春
台湾电影一直不追求大场面和技术流,更讲求真情实感的人性刻画。比如杨德昌的经典作品《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一一》等。在《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中可看到台湾校园生活的别样之处,但更多的是同样的青春故事。毕竟大陆与台湾同根同源同属炎黄子孙,对生命以及情感的判定趋向一致。这更说明,体现普适人性的作品可以逾越所有鸿沟。这正是这部没有名演员没有大场面的小成本电影在今年元旦进军大陆院线之前就已经被网络疯传,并受到大陆观众的热捧的原因。当然,这一现象更从侧面反映出大陆观众对具有真情实感的优秀作品的渴求。

相比之下,近年来国产片应当有所反思。以大成本、大场面、大阵容一味翻拍历史故事、神话传奇,在宣传炒作明星噱头的背后,倘若没有动人心弦的故事情节、细致入微的人性刻画,又怎能引起观众的共鸣? 万幸,2014年一部《匆匆那年》算是振兴了大陆青春电影。单纯的感情和清新的画面让我们似乎也重温到《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的味道。而对比之前几部青春电影,《致青春》或者《小时代》系列,《匆匆那年》显然更加纯粹,简单,接地气。
感谢《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让我们与这些男孩女孩在嬉闹胡混中重度青春,寻找到了丢失多年的“幼稚”之心。这股来自台湾的清新之风慢慢吹散大陆青春电影的瘴糜之气,给与了《匆匆那年》这样电影养分和灵感。更重要的是,它紧密了台湾与大陆观众之间的心。

更多评论:草根影响力新视野

延伸阅读:

全民疯路跑 2013烧到2015

史上最富有的漫画艺术家 Snoopy的作者

再谈大陆高教的教学问题

练习准时下班 让关系更融洽

演唱会的行销学 步步为营为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