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康健杂志219期 作者/李瑟 图片/陈德信
这情况已发生过好几次了。65岁的作家小野跟37岁的导演儿子李中一起坐的士,一路上说个不停,司机忍不住问:“你们俩是什么关系啊?不像父子,一般都很沉默,也没有儿子说话的分。”
小野就随口答“叔侄”。下次又被问,对方不相信叔侄怎会这么亲,小野就改答“同学”,李中哭笑不得:“太过分了,得了便宜还卖乖。”
这么亲的亲子关系,源自小野从小生长在父亲严格要求念好功课,以便念公费大学、将来当老师的家庭,以及当时沉闷紧张的时代背景。小野家人受害于白色恐怖,亲舅舅被枪毙。
“所以当我有了孩子以后,我就想用比较开放的教育方法。我不是一个天生的好爸爸,而是一直学习中的爸爸。”小野37岁以后离开中影在家工作10年,正值儿女念小学,共写了66本书道尽李家开明、温馨、搞笑的亲子关系与教育方式。
在小野眼中,李中是个满好笑的小孩,“幼稚园排队他就一直不进队伍里排,小学上课一直跟同学说老师讲错了,你们听我的才是对的,譬如说,驼鸟不是因为心态不对才把头埋进砂里,而是耳朵有细菌很痒要去磨砂子。”老师说,你儿子意见太多,让我不能好好教课,“这样的孩子不断地磨练我的心志,如何面对这样的孩子。”
小野说他与妻子比较在意一对儿女“做人做事的态度”而不是“分数”。比如李中小时候比较“不带心”,会忘了哪天要考试、交作业,做爸爸的就得盯他、念他,要他自己负起责任来。但关于成绩在班上10几名,他们觉得还好哇,“人生这么长,没有理由要这么焦虑争第一。”
不像47年前,小野的大学志愿被“家人删去,另替你决定”师大生物系,出来教生物;李中的大学志愿是用“删除法”研究出来的。刚开始李中问小野:“要不要像其他爸爸一样帮我看看志愿?”小野却说:“你应该自己决定你要做什么。”后来两人一起删除理工和法商,剩下文学、哲学和社会系,最后上了政大社会系。
在政大他玩社团,想办场“吴念真vs.小野”对谈,拜托爸爸打电话邀约好友,小野却觉得要用这次机会教导“做人做事的态度”,希望不要靠爸爸的关系方便行事,要拿出更多的诚意来,给出更多的尊重。
于是李中计算了成本(场地费、演讲费),在校园里卖门票,爸爸才肯代邀。成功办完校园对谈后的第二天,吴念真致电“你儿子那个社团给了我1万块,用不著这么多啦!”的确,18年前校园演讲费5000元就很漂亮了,但小野就是要借机磨练他。
大学毕业去当兵前以及当兵时,李中非常彷徨,社会系同学几乎都考公务员,他却一直想不出自己要做什么,写作吗?但他17岁起已出了7本书。于是李中去写广告文案,觉得自己“好像什么都会,又好像什么都不会,很挫折。”
李中后来去电视台学习编剧,轻易就比别人有较多、较好的点子,可以留在电视台工作,但他想去国外念电影,因为从小父母很少干涉儿女不能做什么,“一直以为我们家很不错”,所以他就申请了全美前十大学校,他有7本著作,再加拍一部纪录片《拥挤》,描述台湾人的文化和历史。
小野接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李中的第一志愿)寄来的入学录取知单,才知道李中想去念电影,他暗暗担心,身为台湾新浪潮电影运动发起人之一,他非常清楚当时(1990年代后∼2000年代末),也就是儿子出国念电影之时,台湾电影非常不景气,赔本时有所闻。但他非但没有阻止儿子,还因担心儿子打工收入不够,5年学费、生活费全额承担。【全文未完,完整内容请见《康健》219期】
延伸阅读:
卢苏伟:管教一致是神话,别想改变另一半的管教态度
林美秀:如果有一天,我什么都记不得了…
懂得放手,是50岁父母的功课
谭敦慈:女生不必嫁豪门,而要嫁“好”门
洪兰:为孩子划出道德那条线
※更多精彩报导,详见《康健杂志网站》。
※本文由康健杂志授权报导,未经同意禁止转载。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