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丽玲老师/正念家庭与教养专家
风和日丽的午后,走过公园,耳际边传来一声又一声的欢笑。我好奇地望向声源,看到一对父子正玩著球。心想这年头会陪孩子玩的爸爸增多了哩!所以,忍不住又多看了一会儿这对父子的互动。
四岁左右的儿子,开心双手抱球,嘿休努力把球丢向爸爸。虽然准头不足,方向多变,爸爸也身手矫健,一球不漏。真是好个亲子乐哟!
正当我正沈浸,也大口呼著笑开怀的空气时,好景不常,亲子乐画面却开始变调。就像是有人拿了水彩从上倒了黑,情景转成不断说著:“快!快!丢出来。”、“你再用力一点!”、“再来,再来!”……,声音急切,表情近似烦躁的父亲,和一个脸色沈重、眼珠子含著水,有气无力的丢弄著球的儿子。
发生了什么呢?
喔喔,原来这个一抹黑的东西是~每当儿子丢出球,似乎碰到极限距离时,爸爸身子又往后退了一步。球就在一次又一次,将要成功达阵到爸爸手中时,失败了。
我们常希望孩子持续一直进步,一直超越。也常拿水往低处流,人要往高处爬,好还要更好,来教育孩子。所以,当孩子初学爬的时候,拿著铃铛吸引著孩子,当孩子快到了,铃铛又往后退。孩子开始学往上跳时,手快碰到了标的物,标的物又往上移了。初学写字时,好不容易写完了,却要被全擦掉,因为字超出格子、或写得不工整。
也许我们是带著求好心切的不安,如:不满意自己常安于现状;遗憾小时候没人盯;不要求就会懒惰不长进,或是自己已习惯这样要求自己完美,亦或是一心认为孩子的能力就代表著自己的水准……,等等念头心情影响,而不断要求孩子好还要更好。
在这种要求下,也许孩子会有不错的表现。但是,孩子的心却常因此受苦著~抱著一定要有好表现,内心总是紧绷与焦虑,纵使外界都认为很棒了,内心总是快乐不起来,总是不满意自己的成果。
老实说,无论如何往目标前进、求好突破的想望,是我们一直以来破关斩将的好帮手,它让我们学习到许多技能、更赚到许多成就与掌声。但是,人生若只有“求好目标(doing)”模式,生命将少了享受当下,领会“同在(being)”滋味的风景与美好。只有目标,而忽略当下的存在,容易让人身心失衡及耗竭,在临床经验中,我发现孩子的外显的行为可能有易紧张、咬指甲、没自信、易放弃、或一点挫折即情绪爆怒的等等状况。
“好”真是一个很感觉性定义的字眼,除非当事人觉得到这个学问、技术真得感觉“好”,才会有动机努力达到,而心生大大的成就感。
另外,“好”,也是相当具有个人性特殊发展意味。一个高中生丢球力道和准道的“好的”标准,绝对和一个幼稚园的孩子不同。
因此,要陪养孩子有“好的”向上能力,是得用心与孩子同在,思量孩子现在的能力在那里,让孩子欣赏自己目前的能力,而又能对“再进步”充满期待才可达成的。
所以,父母如何在生活过程中与孩子同在地引领孩子,让孩子稳稳地感受现在的所有好、与想改变的是什么?从现在慢慢往自己想要的目标前进,可就是一门艺术了。
如果,公园的父亲在孩子丢得到的地方定住,在每一次小男孩丢到爸爸的手时,告诉孩子:“哇!好厉害”、“真不错,好准”、“哇!我快接不到了,力道好强喔!”。与孩子一起真切地享受当下自己所有的美好及很棒的经验,累积满满的能量,再向孩子提出“想不想挑战退后一步丢球呢?”的邀请。孩子若同意,告诉他,你很佩服他的勇气,如果孩子不想挑战也不强迫,全然与孩子这个人的当下同在,而不是与目标同在。
也许,小男孩的眼不会有泪,父亲也可以平静、开心的与他深爱的儿子,继续共享难得亲子同在时光。
延伸阅读:
亲爱的宝宝,你不必当乖小孩
岑永康:为了多陪孩子,我们宁愿过没有网络的生活
本图/文由“BabyHome”授权刊登,非经同意不得任意转载。
原文出处:永远只说“再好一点” 反而让孩子更挫折!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