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玫怡

前两天带著三个10岁小孩去打网球,球打完了,说好一起去吃午饭。因为餐厅位置不远不近,附近又不好停车,开一小段路却要花很多时间找停车位,不如让车子原地不动,我决定带孩子们走过去。

图片来源/徐玫怡绘
10岁男孩们可以在球场上跑跳一个半小时不觉累,可是要他们走到餐厅,竟给我唉唉叫。老身我周x六一大早就起来伺候小孩打球,很累,从挺直腰杆到眼神,皆无足够气势命令小男孩,我也懒得以充满朝气的姿态讲出鼓励走路的教养语言。

我气弱的说:“来,从这里走到桥边,是几步?猜对的赢。”

孩子纷纷询问,是用大脚步还是小脚步?以谁为标准?

我说:“以自己为标准,你走几步就算几步,每个人只要说中自己的步伐数字,就算赢。”

孩子一听,人人兴致勃勃。有猜35步的也有猜80步的。他们第一次尝试以步伐来计算远近,三人数字相距颇大,人人都想证明自己是对的,所以从出发点到桥边,个个专心计算自己的步数,没有人抱怨距离太远。

“结果是90步!”一个答案比较接近,赢了。另外两个说,再一次、再一次!

此时我说:“没有谁输给谁,谁赢了谁喔!大家都是跟自己设定的目标做输赢比较,接下来,从桥这边走到桥另外一边,以走到人行道为终点,是几步?”我看离餐厅还有一小段距离,可以继续比赛下去。

面对小男生,我的方法通常就是设定一个目标让他们有求胜之心,事实上这方法,女孩也适用。我们大人在维持孩子的竞赛时,要注意比赛的诚实度和公平性,比赛后孩子在输赢快翻脸时,给予适时的劝导,大致如此。

一、两次之后,孩子对自己步伐的宽度逐渐有了概念,比到第三次,大家都是赢家,同时餐厅也到了!(耶)

打网球后的饥饿,游戏夺标后的开心,大家一起吃了一个愉快的午餐。

算步伐,可以说是我的常用手段。当孩子不愿走路、逛街、远足一副懒散的样子,其实会带给我心里压力。每次一遇到这种情况,我常祭出这一招。似乎从孩子四、五岁可以念诵数字可以理解大人的意思时,就可以用在家庭远足、外出逛街的情况中。有时候可以轮流设定标的物,爷爷奶奶也能加入,每个人都可设定目标,一棵树、一座消防栓、一只路上的狗,都可以轮流被指定,输赢很难说,所以孩子能一直维持高昂的兴趣。

但有时候只有我们母子两人,我会改一个方式,比如你走地上的白线,我不能踩到方框框,或是,走路时两人同时出右脚我赢,一左一右儿子赢,前一招可慢慢步行,后一招则可快速步行,趣味横生,儿子跟著我走路,从不觉得无趣。

延伸阅读:
【专访】陶晶莹:父母难免会失控,事后亲子和解不可少
台湾父母缺乏育儿帮手及情绪抒发管道,三成儿少曾被打伤

本图/文由“BabyHome”授权刊登,非经同意不得任意转载。
原文出处:徐玫怡:儿子跟著我走路,从不觉得无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