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康健杂志212期 作者/曾沛瑜 图片/林后骏

保护老人安全,是照顾机构常见约束老人的理由。

但已有研究发现,约束非但不能预防跌倒,更可能导致跌倒。

而且约束也会使老人生气、沮丧、失去自尊。

一旦约束,身体功能逐日下滑,老人就真的一辈子被囚禁在床上。

“零约束”早已是世界潮流,世界卫生组织也将身体约束视为虐待老人,台湾老人何时才能松开约束带,远离被当成物品的恐惧?

想起照顾机构约束的泛滥,弘光科技大学护理系主任陈淑龄仍记忆犹新。

有次一位卧床的伯伯看到有人来,便苦苦哀求替他松开约束带抓痒,但照顾服务员担心伯伯若拔尿管或鼻胃管导致危险而拒绝,见他痒得厉害,因此陈淑龄用护理人员的身分向照服员承诺会确保伯伯安全,才逮到机会替他松开约束一次抓个过瘾。然而这并非个案,弘光科技大学护理系副教授洪秀吉也心疼地说,许多被绑在床上的长辈无法发声、难以抵抗,有时看他们痒到连脚趾头都想尽办法抠,实在是太痛苦的挣扎。

“当长辈离开医院后,家属选择送进照顾机构,我都会建议要不要考虑请外籍看护?”成功大学附设医院老年科主任张家铭无奈地说。并不是对机构有偏见,而是当他在医院努力训练卧床长辈能够坐起、下床、站立甚至到走路,进到照顾机构后,长辈却被规定不准下床,说要上厕所反而被绑起来,他也有病人被绑到骨折都没人发现,所有努力都成了徒劳。

除了有形的约束,还有无形的约束。弘光科技大学护理系副教授雷若莉举例,有些长者有失眠或幻觉的症状,为纾缓照顾压力,医师可能会开一些精神科药物缓解症状,这时候长辈昏睡的状况来了,跌倒也出现。

事实上,当长辈没机会下床,就算不绑也是一种绑,因为长辈不知道自己能下来,慢慢意识模煳后就真的一辈子被囚禁在床上,雷若莉说。

为了老人安全,所以捆绑?

现在的台湾其实就是1980年代的日本。财团法人云林县同仁仁爱之家董事长林金立说,1985年《朝日新闻》记者大熊由纪子连续5年一系列报导揭发日本长照服务恶劣的状况,其中一篇更详细描述照护现场。

有家收容219位老人的老人院,老人们每天被绑在床上长达12小时,且有6个部位被绳子固定,其中只有四分之一的老人可以下床走动,但能自行如厕的老人也被迫要包尿布,1天只换4次,且夜晚12小时没人可协助替换。

这些长辈每天过著躺在床上看天花板发呆的生活,由于长期被约束而产生褥疮;报导也提到,长辈的白饭和菜都被拌在一起,还加了安眠药,简直是悲剧。大熊由纪子坦言,“看到眼前这些老人受到这样的待遇,心中突然闪过一个可怕的念头:‘好想让这些老人赶快往生’”。

过去由于照顾人力不足、照顾的专业性尚未确立,日本多数的安养机构解释:为了公平地照顾每位老人、提高工作效率、保护老人的安全,所以需要透过身体约束或是用药物来控制老人的行动。

预防跌倒是约束最常见的理由,但已有研究发现,约束没有更安全,更可能导致跌倒。美国宾州大学护理学院教授史川普(Neville Strumpf)研究发现,约束的行为会使老人生气、沮丧、失去自尊心,更有老人为了挣脱约束而跌倒;耶鲁大学公共卫生系教授悌奈缇(Mary Elizabeth Tinetti)于1992年的研究也明确指出,约束确实与老人跌倒呈显著正相关。

此外,约束也对老人的生理、心理、社会层面造成负面影响。

约束导致的生理伤害如压疮、姿势性低血压、循环血量减少、肌肉张力减弱、尿失禁、便秘、约束部位受伤等;心理方面则会有忧郁、愤怒、挫折、抗拒、害怕、自我价值降低、侵犯自主权等负面的影响;社会层面的不良影响则包括,缺乏与人互动的机会,造成社交隔离、延长住院天数、增加医疗成本等。

零卧床作战,日本“约束”已绝迹

1989年起日本制定并执行一系列“黄金计划”,在全国各地扩展长照服务的供给量,推动“零卧床老人作战”,向国民宣导照顾的理念。从此日本“介护福祉”的定义,也从过去局限于身体层面的照顾“生命”,进步到协助长辈保有自己的习惯,过著仍像自己的“生活”,进而协助他们完成未了心愿,丰富“人生”。

日本的介护保险制度更是明令禁止约束老人,2001年3月,厚生劳动省印制《零身体约束手册》给所有老人照顾领域的人。手册里明确指出,身体约束必须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可以考虑采取,而所谓的“不得已的情形”要同时符合3项条件:“迫切性”、“不可替代性”、“暂时性”;同时,机构要向老人和家属说明身体约束的内容、目的、开始的日期、约束的期间等,并获得本人和家属的理解与同意。

不只日本,“去约束”早已是世界潮流。1980年代欧美国家致力于创建无约束的照护环境,世界卫生组织(WHO)也将身体约束视为虐待老人的一种形式。

事实上台湾也渐渐关注老人约束议题。于2015年通过、预计于2017年实施的《长期照顾服务法》第44条也规定,对长者违法限制人身自由,处罚是所有行为中最严重的;即使是当前机构定型化契约亦规定,必须因为有危险或造成危险,无其他替代措施,才能评估约束,且除了家属签署“约束同意书”(3个月内有效)外,还必须有医师诊断或临床工作3年的护理师同意,根据医嘱才能实施短暂性的约束,不过,多数机构仅凭一张没有日期的同意书就约束长者。

为避免意外,以及担心长辈被以“难照顾”为由踢出去,多数家属仍会同意约束,所以雷若莉苦笑地说,想要推动零约束的机构还得请家属签署一张“解约束同意书”,矛盾得可笑…【全文未完,完整内容请见《康健》212期

延伸阅读:
陈亮恭:让老人不老!最重要的条件就是“零失能”
7关键,不让父母变急诊常客
50岁后 多吃蛋白质存肉本
在老人照顾机构善终,为什么那麽难?
不想老来插鼻胃管!4行动打造活力人生

※更多精彩报导,详见《康健杂志网站》。
※本文由康健杂志授权报导,未经同意禁止转载。

更多评论:草根影响力新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