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守箴(心理咨商师) Photo Credit: Wokandapix @ pixabay by CC0 Public Domain
案例一:小英投入了五年的感情,对男友尽心尽力的付出,不管男友有什么需要,总是会尽力满足。有一天小英却发现男友手机里的信息,怀疑男友噼腿,追问之下,男友竟然口出秽言、动手打人。

之后的半年,小英为了复合而忍住痛苦和羞辱,但关系总是在复合与冲突中反复,直到最后,男友出口对小英说:“你不要再来纠缠了,我跟你早就结束了!”小英愤恨自己的付出,竟换来如此的不堪,自己好像被用过的脏东西,就这样被男友恨不得快点摆脱。

案例二:大华年近三十岁了,但住在家里跟父母争吵冲突不断,想到过去求学、工作和感情不顺利时,父亲冷淡不出声,母亲只会碎碎念,认为是大华有问题,才会出现这些不顺利。母亲总是说:“你自己没有先检讨一下,为什么别人就不会出现这些问题?一定是你哪里做不好,所以才会有这些麻烦。”

每次一想到过去这些事情,大华就在家里发飙怒吼:就是因为你们每次都认为是我有问题,所以才会让我这么倒楣,工作老是不顺。大华愤恨自己的父母,在遇到困难挫折时,不但不能够表示关心、给予支持,反而是言语刺激伤害,落井下石。

***
报复是因伤到难以修复自己
不论是在交往对象或家庭关系,小英和大华后来都有同样的心声:“我就是有一种心态,‘要让他不好过’,凭什么可以那样对我?然后还一副就是我的问题,但他还是可以过得这么爽!”

这种状态下,如果帮助者或身旁的人执意要他们学习去饶恕,对当事人来说,根本是天方夜谭。

我会询问当事人:“所以你就是想要报复啊!如果真的有一个机会,让你达成报复了,然后你心里就好过了吗?”

有些情绪极度愤怒的当事人,会怒火中烧地告诉我:“我就是要让他知道,我心里的痛苦!至少当我看到他们也痛苦的时候,我心里会好过一点!”

于是,我就会再追问一次:“那你心里面的痛苦就会完全抚平了吗?”有一点自觉内省的当事人,情绪逐渐缓和下来时,会回答我说:“不会。”

报复,其实是心里深受重伤的反应,是一种被伤害到也许连自愈能力都受损的程度,因为重伤到难以修复自己,只好用报复来缓和宣泄内心的痛。在报复的心态中,有些人还潜藏著一种心情:希望伤害者会弥补道歉的隐性期待。

而面对心中那想要报复的想法,一直无法减少,就是因为那些伤害的人,几乎不可能会认错、道歉,甚至弥补。试想,如果是一个小的伤害错误,要原谅或不追究,其实一般人都是能做得到的,但是当伤害太重时,恨与怒就渐渐生出报复的心了。

“愤恨” 逐渐变成思考习惯
接著,我会继续询问在谈话中有点觉醒的当事人:“你觉得伤害你的人,会道歉吗?”

“不可能。”

“那会补偿你吗?”

“不可能。”

我说:“你把期待放在一个永远都得不到回应的地方,而且是会让你更受伤的地方,你只会更痛苦。何况,你也不可能真正的报复,即便你真正去报复了,你心里的伤害也还是存在。”

人生的旅程中,也许不能够避免“被伤害”这件事的发生,但若要停下报复的心,首先要认清楚:当处在挣扎要报复的情绪状态中,继续受亏损的其实不是那个要报复的对象,而是我们自己!

因为处在报复愤恨的心情,不好受的是自己,而且受伤的状态也还是没有改变,反而因愤恨的情绪和报复的想法,让心里的伤痛更加扩展恶化,而且变成是一种思考的习惯,在脑中经常盘旋不去,自己无法控制地就想起过往和愤恨报复。

停止追讨报复 疗愈才会发生
更进一步地说,“报复”事实上是让自己停滞在受伤的状态下,又带来更多的耗竭亏损!圣经帖撒罗尼迦前书五章15节也提醒我们:“你们要谨慎,无论是谁都不可以恶报恶;或是彼此相待,或是待众人,常要追求良善。”

唯有停止报复的恶念,把心思转向美善之处,才能使自己脱离负面思考的泥淖。停止报复的念头,需要自觉和勇气,一方面是接受伤害者不会来弥补、道歉的事实,一方面是承认真正能够疗愈伤害的人是自己,自己应该要承担起修复的责任。最重要的是,不让自己处在报复的状态中,使伤害加大加深,也是一个止跌回升、学习照顾自己、疼惜自己的决定;所以,是为了修复自己,而放弃追讨。

当一个人停止追讨报复时,修复疗愈才有可能发生。修复疗愈,是必须要面对自己内在真实的状态,检视真正的问题、伤害,也需要比较沉潜安静的状态;反观报复,是一种向外的状态,总是把想法情绪的焦点集中在伤害的对象上,所以很难是平静的,也就看不见自己的状态而只看到伤害者。

为了打开修复疗愈的历程,必须要放弃报复,因为这两种状态是对立的,几乎不可能同时并存;而报复最终的目的,不过就是让自己的伤痛减轻,既然如此,如果你正处在这种报复的纠结心境中,试著拿出勇气来面对自己内心的伤,不再把抚慰疗愈放在一个错误的方向和决定,如此你一定能走上那条恢复之路。

本文由“基督教论坛报”授权刊登,非经同意不得任意转载。
原文请见:《全人关顾》让破碎的心不再更受伤

更多评论:草根影响力新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