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邱莉燕

创办公司第一年就赚钱,成立33年以来零亏损;除去金融海啸的2009年,营业利润成长曲线年均10~15%稳定向上,每股盈余(EPS)在近五年都在6块以上,且年年创新高。

英特尔曾因这家公司的勇于创新,技术得以扩展至新市场。俄罗斯工业电脑第一大制造及通路商普罗梭富特(Prosoft),也曾因为它的帮助,开拓商机如虎添翼。

法国亚信电子总裁暨执行长伯格(Julien Berger)也称赞它是一家始终走在趋势前端的企业:“绝对是系统集成商最坚实的后盾。”世界手工具龙头史丹利百得(Stanley Black & Decker)前全球副总裁陈弘泽则公开评论:“它是我认为台湾少数几家未来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

这些话,都是形容一家低调、一直不是站在第一线的亮眼台湾科技公司──研华。

跟鸿海“全球第一大电子代工厂”、台积电“世界晶圆代工龙头”等科技大厂相比,研华虽是全球市占率最高的工业电脑品牌,但知名度一直不是最高。

一路走来,研华一直朴实,跟股价动辄破千元台币、EPS可达数十元的联发科、大立光也不同。

少量多样、客制化 抢下全球市占29%

尽管一直不是最亮眼,但研华的绩效却不能被忽视。今年4月,《哈佛商业评论》繁体中文版以长期经营绩效评选出台湾50大CEO,研华董事长刘克振挤进前十强,同时入榜前十名的还包括郭台铭、张忠谋、施崇棠、蔡明介、林恩平等。

放眼台湾科技制造业,九成是靠大量生产、规模经济等模式,唯独研华,是靠少量多样的创新能力,与极致配合客户需求的服务至上,占据世界工业电脑29%市占率的牛耳地位。

尤其近几年来,当许多科技代工厂面临大陆红色供应链崛起的威胁;当双A电脑品牌与PC代工大厂面对PC衰退的压力时,台湾只有少数科技公司如研华,可以抵抗逆势,年均毛利率高达40%。

尤其近年来,随著物联网成为新显学,研华更从冷门的协助客户如何自动化做起,顺势进入了最热门的物联网产业。股价从90几元,快速攀升到200多元,连董事长刘克振都觉得“太高了”而不习惯。究竟,研华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走进研华位于台北市内湖总部大楼,挑高的中庭从地下室延伸到二楼,光线自然透入,装饰用的棕榈树旁设有咖啡座,一派艺文气息,少掉了科技公司给人冰冷或过于气派的印象。

打破阶级〉同事间不喊职称 直呼名字

研华高阶主管的办公室,就和一般同仁的办公空间连在一起,没有刻意隔间,营造出一视同仁的感觉。

研华同仁们称呼创办人兼董事长刘克振,不叫董事长,叫“克振”,见到总经理何春盛,喊的也是“春盛”,仿佛朋友一样亲切,完全没有上对下的阶级。

从这些细节透露出研华独特“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也造就员工向心力强、忠诚度高,且很愿意团队合作。

1983年,三位台湾惠普(HP)电子仪器测试部门的工程师,刘克振、何春盛与黄育明,决定离职创业。

一开始为公司命名时,刘克振便属意大中华的“华”字,再加上能表达专业严谨精神的“研”字,研华自此诞生。

草创之初,研华卖的产品叫“自动化测试系统”,替每台即将出厂的电脑做系统及软件检测。在那个工业起飞的年代,研华很快就赚到第一桶金。两年后,再正式踏入工业电脑的领域。

一般人对于PC(Personal Computer,个人电脑)肯定不陌生,然而什么是IPC(Industrial Personal Computer)工业电脑呢?

其实,除了个人、办公室与家庭用的桌上型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以外的,大多属于工业电脑的范畴。

但工业电脑可不只运用在工厂里,收银机、提款机、捷运票卡机、银行叫号系统、电子病历、数码看板、游戏机等都是,堪称你我的“生活导演”。一天24小时的生活中,总有无数的工业电脑,默默为成千上万人服务著。

翻开台湾电子业演变史,主流从半导体、主机板、软件、被动元件,一路演变为IC设计、电子代工、太阳能,再到智慧型手机,但是尽管产业快速更迭,研华却是30年如一日专注,丝毫不会在意自己所处的行业是多数人不了解的冷门产品。

经营心法〉奉行“刺猬三圆圈”

“研华成功的心法,就在这三个圆圈里,”刘克振打开电脑,萤幕上秀出三个互相串连的圆圈,他从多年前便遵照这个心法经营公司,这正是成功的秘诀。

心法图的灵感出于15年前的超级畅销书《从A到A+》,作者柯林斯(Jim Collins)认为,一家公司的发展,必须遵循“刺猬三圆圈”的交集:热情投入的愿景、企业的核心专长,以及带动营运的增长发动机。

“只要有新人加入公司,我一定讲这张图,最佳员工的训练,我也一定讲这张图,研华五年以上的资深员工,也一定听过我数次讲这张图,”刘克振说,三圆圈几乎彻底融入了研华的DNA中。

第一个圆圈〉共同愿景:每五年开会 拟定未来五年事业重心

第一个圆圈,是订定一个十分明确且必须热情投入的愿景。

从1983年起,研华平均每隔五年举办一次愿景塑造大会,由刘克振领导,高阶主管全数参与,找到未来五年的事业重心,然后公布,后续营运均围绕著愿景展开。

迄今,研华已订定过八次的愿景。刘克振犹记得,第一个愿景是“IEE488 Professional”,这是一种令仪器受电脑控制的接口,相当专业。

“刚创立时,根本没人理你,取IEE488就太对了,客户看到就知道你是专家,立刻找你,”刘克振说,一般人看不懂IEE488,但是研华的客户一看就懂。也借此告诉客户,研华只做这一个非常狭窄的领域,不做别的。

这一行愿景描述,始终跟随在公司logo旁边。研华前五次的愿景,皆为技术导向,2002~2006年的愿景调整成客户导向。

最新的愿景是2010年订的“智能地球的推手”,因应物联网即将全面爆发,百分百的趋势导向。

愿景会改,是因为时代改变,八次愿景的演变,验证研华的成长。

“我是真心从利他热情的愿景出发,”刘克振加强语气,强调真心二字。先谈愿景,再谈赚钱,是他的信念。

第二个圆圈〉专注利基成为顶尖:客户需求导向 塑造稳定获利

第二个圆圈,描绘了研华第二个成功心法,便是在非常狭窄的领域做到极致,立志把某项产品做到最专业。

专注利基,其实是工业电脑的先天设定,既然是深入食衣住行育乐的“生活导演”,注定了工业电脑是小众市场。

研华产品的应用场域遍布于交通、医疗、零售、农渔……,然而最大客户的贡献度不到全年业绩2%,一张订单顶多数百台电脑。

“客户高度分散,产品也高度分散,”研华技术长杨瑞祥指出其中要领,但研华产品的供货期却可达到六~七年如此之久。“做小生意,比做大生意重要”,研华模式,塑造了一种“超级长尾”的稳定获利。

要在利基本业做到顶尖,深入研华做企业个案的政大企管系教授于卓民分析,一要靠技术加强,技术一定要领先,二是以服务不断耕耘通路的深度。“而研华都做到了,标准的利基player,”于卓民说。

研华正是少见拥有超强服务的科技公司,在《研华30周年纪念特刊》中,德州仪器大中华区总经理谢兵,分享了研华人如何以客户至上。

一位客户要求研华要在极短时间内做出专案,在无比紧迫的时间压力下,研华仅依据德州仪器提供的几个线路,便快速完成电路板制作,甚至还派一组团队到美国休士顿进行测试,让原本预计两~三周的作业时间,硬生生缩短到两天。

“这证明研华的工程师,不仅具备优秀的研发能力,”谢兵大力称赞说:“更拥有全力以赴的决心,完成每位客户所托。”

产品差异化、价格实惠、客户需求导向,凭此,研华在2008年击败了原本的市场老大、德国控创科技(Kontron )。

第三个圆圈〉复制成功模式:每个事业部 都要攻上该领域NO.1

第三个圆圈,代表著研华的成长模式──做到了某一个利基市场的顶尖,再把成功之道复制到另一个利基市场,并持续复制下去。

“就像阿米巴原虫一样,不断复制再生,”刘克振自十年前推行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的“阿米巴经营术”,阿米巴原虫是一种不断自我分裂的单细胞生物,同样的原理应用在公司经营上,一家企业要在内部复制众多的事业部。

奉行“阿米巴经营术”的研华,迄今拥有45个事业部之多,每一个事业部都专注致力于追求在某一个利基市场成为顶尖,至少1∕3是全球NO.1。

如何复制呢?“每个事业群的产品线不一样,但KPI与管理逻辑是一模一样的,”刘克振点出奥妙,研华开新的事业群,类似星巴克开分店,每个店的地点不一样,但装修及员工是类似的。

把小生意变大市场 不怕红色供应链来抢

研华的多角化策略可说是既多元又专注,不断细分市场,每一块“小生意”再全部加起来,就形成了世界第一。

所以,“红色供应链对研华没影响,”刘克振指出,大陆的制造思惟是拚生产规模、杀低价,研华的少量多样模式,自然不怕红潮。

长期实践《从A到A+》的刘克振,也应用了该书最后一章的“飞轮效应”,主讲一个优秀企业如何启动快速成长的效应。

刘克振归纳,飞轮效应以科技为加速器,方法包括投资并购、育成及产学合作。这使得一向重视自主研发的研华,开始对外并购。

从2010年起,研华先后购并了德国DLoG、英国Innocore Gaming、雪铁龙数码科技ACA等三家工业电脑公司。

2013年,买下宝元数控100%股权,扩大机器人领域的布局,更在去年斥资台币33亿元,并购美国B+B SmartWorx,不仅买到北美的新客户,也买到难得的国际人才。

在产学合作方面,研华连续五年,每年各赞助100万元给台大及政大商学院,研究企业个案,是台湾高科技公司中的特例。

举办近17年的TiC100创业竞赛,则打造出企业、校园与市场的合作平台。投入大笔费用,与交大合作成立物联网智慧系统研究中心,力推台湾物联网产业合作。

“研华是台湾产学合作做得最好的公司之一,”兼任研华独立董事的于卓民说。

学习型组织〉读好书、咨询IBM提升管理

努力学习也是研华的重要公司文化。从刘克振到总经理何春盛,均非常热衷向科技管理类书籍取经,包括《从A到A+》《十倍胜,绝不单靠运气》《攻击者优势》等。

“研华在台湾,找不到可以模仿的公司,必须自己摸索出一条道路,”何春盛直言道。

加上自2007年至2013年,研华更花费数百万元聘请IBM等咨询公司,全面提升国际化的管理能力,充分显示研华是学习型组织。

“刘克振是一个创业家及思想家,”IBM前全球咨询服务事业群副总经理陈辉远说,KC(刘克振的英文名)每天脑筋动个不停,手中总是有一个本子,想到什么就写下来,跟同事讨论。

全球1000多位业务员,就像是研华分布于世界各地的“耳目细胞”,得以精准掌握脉动,知道何种产品将在下一个市场引领风骚,“这是代工产业不具备的能力,”何春盛指出。

学习能力超强的领导人,加上对外界的改变极端敏锐,让研华随时调整组织,“不断变革到了过动儿的地步,”何春盛戏称。

种种努力的累积,因智慧城市与物联网发烧,研华的股价已从2008~2012年100元以下,拉到2016年的200~230元区间,四年大涨230%。

“股价提升,反映投资人对研华在评价的提升,”中信证券高层一言以蔽之:“因为研华站对了趋势。”

研华可说是台湾第一家物联网公司,工研院IEK副组长杨瑞临也评估,在物联网产业B2B市场及B2G智慧城市中,研华将是第一批受惠厂商。

而且研华并不独善其身,一直在当台湾物联网产业的“啦啦队长”,鼓吹物联网产业结盟,希望串连台湾众多企业一起攻占山头。

“我有这个使命感,”刘克振说,当物联网变成产业主流,研华要带动中下游厂商一起发展,研华的角色,会类似中药的“杜仲”是入药的辅料,“因为我们是利他热情”。

【本文摘自远见杂志5月号;更多文章请上远见杂志官网
【立即购买远见杂志5月号

更多评论:草根影响力新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