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黄思敏

2015年的尼泊尔地震造成近9千人罹难,然而这次灾难却也是破除尼泊尔种姓制度(注一)的机会。

在难民营当中,人们彼此分享食物与公共设施,社会底层阶级(贱民)在灾后经历著一段不太寻常但人人平等的时期。“我们一起工作、吃饭,种姓制度的议题从没如此受到重视。”一位贱民接受World Humantarian Summit采访时表示

2015年尼泊尔地震后村民的家园倒塌。
(2015年尼泊尔地震后村民的家园倒塌。来源:Camp Hope

2年后的今日,尼泊尔的灾区仍在重建中。一些专家想以2015年的地震作为跳板,挑战社会根深蒂固的种姓制度。

尼泊尔的一间高级度假饭店“德瓦里卡酒店(Dwarika’s Hotel)”自2015年开始为地震灾民提供难民营。大部分的灾民来自辛杜帕尔乔克县(Sindhupalchowk),地震使该地区逾8成的住屋倒塌,德瓦里卡酒店计划重建辛杜帕尔乔克县的14座村庄,然而计划成员的愿景不仅止于此。

“我们要彻底消除贱民这个社会阶级。”德瓦里卡酒店的总经理Sangeeta Shreshta Einhaus表示。德瓦里卡酒店的计划于2018年完成,团队将把原先被震毁的14座村庄重新分配至6处新址(由地理专家鉴定安全之区域)。

德瓦里卡酒店为灾民打造的难民营“Camp Hope”。
(德瓦里卡酒店为灾民打造的难民营“Camp Hope”。来源:Dwarika’s Hope

在地震发生以前,辛杜帕尔乔克县的村民主要以农业与发展观光维生,那里虽有鬼斧神工的景致,地质环境却相当脆弱。(同场加映:从尼泊尔和台南震灾,认识“城市耐灾性”

德瓦里卡酒店团队计划引进现代的防震技术为村民打造新的家园,并用友善环境的方式经营,如打造集雨设施、使用沼气及有机农业等。“我一直都有个打造永续家园的梦想,这关乎了人们的命运。”Shreshta Einhaus于City Lab的报导中表示。然而,计划的终极目标是“让所有人皆平等”,可比建设家园还要艰难。

尼泊尔是全世界唯一的印度教国家,而已有2千年历史的种姓制度所造成的阶级分裂十分深远。阶级最底的贱民大约占总人口数的20%,他们没有土地,仅能从事清洁下水道等劳力工作,更不被允许搭乘大众交通工具。阶级最高的婆罗门通常为教师、商人等,他们生而拥有特权。

即便尼泊尔已于2011年立法禁止种姓歧视,然而种姓制度却仍盛行于南亚。贱民被隔离在社会之外,他们很难租到房子,而政府常常将他们安排住在住宅区的边缘地带。

为了打破种姓间的分野,并创造出更社会兼容的设计,团队把贱民的住家纳入重建的村庄中。在222个重建家户中,有22个贱民的家户会被安置于中心。

这项计划的目的是借由使人们必须共享空间,让种姓歧视不再可能。

在难民营内,不同种姓的孩子都不觉得彼此间有差异。“我告诉这些孩子们,你们会上新闻头条,这是第一个没有不平等的地方,你们消灭了贱民阶级。”Shreshta Einhaus表示。(同场加映:3个年轻人 为难民营的小孩打造专属游乐场,让孩子们从事自己最拿手的事-玩!

难民营内孩子们不分种姓玩在一起。
(难民营内孩子们不分种姓玩在一起。来源:Dwarika’s Hope

2015年的尼泊尔地震已促使了尼泊尔的古老社会系统瓦解。“可以以说这个地震来得正是时候。”印度种姓社会学家Dipankar Gupta解释。然而,若人们的观念没有跟著改变,贱民将仍被周遭的人们看不起或排斥。

不论成功与否,这项致力于杜绝种姓歧视的计划仍成为一个典范,让众人知道与其等待政府立法,不如从自己开始推动改变。

注一:尼泊尔种姓制度,是一个传统复杂的尼泊尔社会分层系统,种姓由高至低分为5种,其中最高层为婆罗门,最低层为贱民。虽然尼泊尔已立法禁止种姓歧视,然而社会中的歧视仍然延续至今。(来源:维基百科

核稿编辑:林冠吟

参考资料

本图/文由“社企流”授权刊登,非经同意不得任意转载。
原文请见:一场大地震毁坏家园,却带来撼动种姓制度的契机:尼泊尔从难民营开始打造平等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