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响力新视野  陈木村

  大陆每年年初开始都会陆续在各地举办所谓的文创博览会、文创活动季、文创论坛、文创相关竞赛与发表会等,可以说是在比规模大小,所标榜的都是规模、人数、层面,不是在比创意、内涵等。台湾亦然,普遍存在著风气也是一窝蜂的流行风气,就如近期在台北世贸中心所举办的“2019台湾艺术博览会”,类似这种展览,也是每年、各地都在举办,只是主办单位不同。

所以说两岸华人,在处理类似活动的思维与处理方式都很雷同,与其如此何不思考加以再创造,将会是商机无限,但基本上关键在于下列存在共通性的问题:

一、艺术未能产业化:一般展示艺术性比重过于产业化,也就是都是一些油画、国画、水彩、古文物、工艺品创作、其他艺术创作等。

二、都在期待未来:因为艺术性过重,又缺乏产业化的思维与发展,所以参展的人,长期以来也是很难有所新行销策略,以及存在等待客户的心态。

三、同质化的思维与行为模式:因为同质化的思维与行为,所以就难以有新创意出现,只差别在于个人表现主题与技巧不同而已。

四、缺乏集成化的概念:从事艺术创作者大多基于个人兴趣使然,所以不会思考后续资源再集成的策略。

五、缺乏人文的艺术创作:纯属艺术美感创意,所以缺乏人文方面的深化与创意。

VGTR08

  既然两岸都属华人世界,再加上中华文化是世界最具深奥与内涵的文化,所以如果以此为核心的发展,朝向食衣住行育乐产业方面做深化与创意,将会有别于西方国家的艺术文化。综观西方文化艺术,从过去至今都是围绕在西方的文化与艺术领域做发挥与创意,而且还广受全世界各民族(包含华人)的模仿与学习,都已快忘记自己原有的文化或艺术基础。

就如国内文化或艺术创作者人数及市场来看,西方文化与艺术活动、创作等,总是比中华文化与艺术来得多,也来得广。而且可以看出学习西方文化或艺术者比较年轻化,而学习或参与中华文化及艺术者大多数上了年纪的人。关键在哪里,因为中华文化与艺术还未被启发与激发出来,过度重视技法、守则等传承观念,尚未做革命性的创意与发挥,当然就无法吸引年轻族群的投入或参与。

其实以中华文化的艺术与美学价值,如果能再融入在食衣住行育乐中,并将之生活化、产业化,其意境绝对是不亚于西方文化与艺术。只是这种企图与想法目前还未有人可以勇于去突破与尝试。因为受限于框框的思维模式太过长久,要突破当然事不容易,因为至今还未有人给创意出来。其实中华文化的元素将会是未来艺术差异化与价值最关键,也唯有华人才懂得其内涵与意境,更是未来艺术文创产业发展的新契机、新差异、新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