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李容珍台北报导】“当我跑过越多地方,就越忧心台湾的未来!但与其只是抱怨,还不如卷起袖子做点事吧!”
放下在高科技公司安稳的生活,经历转换跑道之苦,2013年投身于品格教育的鹰展国际教育公司执行长林士翔,如今最大的希望,是培养下一代成为充满理想、热情、竞争力、不再为22K所苦,并且最重要的是能对社会有“爱”的人!
林士翔于2007年在美国信主,回台湾后,进到光电公司,七年间从协理升到副总。面对全球客户,他经常飞到世界各地,看见其他国家的竞争力不断攀升,但回头看台湾在过去十几年几乎没有进步,尤其当世界各国都在创建贸易伙伴形成联盟,台湾却被摒除在外,让他很担忧。
从解决问题开始,一步一步完成一份商业企划!(图/林士翔提供)
对他而言,他原本可以舒舒服服作上市公司的副总,但是日子一久,圣灵提醒“你的人生就这样吗?”他也在思考“难道我的五年级女儿长大后,要在年轻人被当成‘台劳’的环境长大吗?”因此他毅然决然决定投入教育事业,希望从下一代的教育著手,带出改变。
均一式教育 难因应未来社会
改革的路总是不容易,起初许多学生家长向他提出质疑“你要做多少时间才能看出成效?”
但在他眼中看见的是,2012年世界各国青少年在数学、科学和阅读表现,前三名都是华人地区的国家,台湾成绩也不差,却看不到以色列上榜,但是以色列在全球创新能力是属一属二。根据美国统计,七成财富掌握在犹太人手中。为何华人青少年考试考很好,长大后却培养不出像这样的人才或企业?
再看台湾教育在均一式的教导下,要求的是某种齐头式的平等,在过去也许问题不大,但是未来这些需要大量记忆性或重复性的工作,会渐渐被机器所取代。
设计思考,让孩子跳脱创意的框架。(图/林士翔提供)
“若要一个孩子十年、廿年后具备竞争力,现在需要培养什么能力?”“到底我们要教孩子什么东西?”他引用台大教授叶丙成提到“如何成功的六项关键能力”,包括如何找资源?如何交朋友?如何审度情势,合纵连横?如何发现关键问题?如何让人印象深刻?如何行销创意?这些重要的“软实力”不是提供知识,而是透过一些活动和团队合作学得,然而在台湾的基础教育中,却没有任何一个学科在教这些。
因此他们的课程透过思考设计,帮助孩子跳脱框架发展创意;让孩子走出教室、行销自己、推广理念,并引导他们从解决问题开始,一步步完成商业性的企划,并创建正确的金钱观念等,再透过游戏来学习,让孩子们从小感受到学习是有趣的事情。
一生至少当一次傻瓜 做值得的事
有部日本电影《这一生,至少当一次傻瓜》,剧情提到木村先生坚持种的苹果不洒农药,从苹果长不出来到一年只收成两颗,经过11年后苹果供不应求,因为特别好吃,还不容易腐烂。
从这部电影中,林士翔再思翻转教育虽然辛苦,但却是值得喜乐的事,“尤其当你看见孩子在改变”。
他记得有位表达能力有限的孩子,当大家在听讲时,他只在一旁兜圈子。半学期后,这孩子与人互动变好,甚至成为其他小朋友的偶像。另一位孩子,数学成绩从一开始只有3、40分,过半学期成长到93分,他们发现这孩子不是数学不会算,而是题目懒得看,当知道学生的学习情况,老师只是引导这孩子“慢慢看就好”,学习与成长就自然发生。
他看见,这时代孩子的差异性比过去更高,教学需要个别投注心力在孩子身上,而不是只有一套公式。
本文由“基督教论坛报”授权刊登,非经同意不得任意转载。
原文请见:忧心未来然后呢? 林士翔从高科技业投入翻转教育
更多评论:草根影响力新视野
Polygon recent comments